独竹漂:三亚河上“一苇渡江”

新华社 2024-11-27 17:52:39

新华社记者罗羽、马思嘉

波光闪动的水面上,渡河者双脚踩在一根大竹子上,双手拿着一根小竹竿,左右点水,潇洒前行,远远望去,形似现实版“一苇渡江”。这就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独竹漂。

27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独竹漂项目的比赛在三亚市三亚河拉开帷幕。这项看起来颇具武侠范儿的运动,吸引了不少三亚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

独竹漂俗称“划竹竿”,又称“独竹舟”,是发源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一项民间绝技。赤水独竹漂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方式,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比赛项目。

独竹漂是一项由运动员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子(或形似竹子的工具)上,手执划竿,以竿为“桨”,左右点水,保持平衡的同时破浪前行的运动。在同等距离内,以运动员所用时间决定名次,耗时少者为胜。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度亮相,之后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本届运动会设独竹漂男子、女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和200米比赛,吸引了来自海南、贵州、湖南等地的11支代表队的65名运动员参赛。

学习这项运动已有17年的贵州代表团队员胡朝贵介绍,独竹漂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既能进行竞速比赛,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娱乐和技能表演。

看起来潇洒的独竹漂,要求运动员集力量、耐力、平衡、技巧等于一身,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赤脚踩单竹,即便竹竿固定住,挑战也不小,何况是浮在波动的水面上,反复掉水、遭受打击是常态。”胡朝贵说。

“开始学习时,我们要接受一周至少四天的训练,长期泡在水中,无论寒暑,灰心沮丧之时确实有过放弃的念头。”胡朝贵说,能够坚持下来,除了自己不服输的性格,还有满怀传承和推广民族文化的雄心。

令胡朝贵欣喜的是,有了多年来运动会以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的“民体杯”等更多赛事平台的推动,独竹漂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度逐步提升,除贵州外,广西、云南、海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发展也很快,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在发源地贵州,不少热爱独竹漂的年轻人,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创新演绎的方式,大力弘扬这项技艺。如来自“村超”发源地榕江县的苗族小伙吴昌瑞,表演时穿着民族服饰腾空跳跃,引人注目;遵义女孩杨柳,在表演中化身古代仙侠,或潇洒挥剑,或翩翩起舞,吸粉无数。

“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进行表演,我们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护和传承独竹漂这项传统民族文化。”胡朝贵说,未来他也考虑尝试新的平台和方式,大力弘扬独竹漂,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尝试这项运动。(完)

0 阅读:16

新华社

简介:新闻信息资源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