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妇女后惊愕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88岁的张连

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妇女后惊愕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88岁的张连芳,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眼神依然坚定,这位新中国第二代女飞行员,叱咤蓝天28载,执行过百余次重大任务,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

她从小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家庭,高中时,空军学校来招聘,经过层层选拔,她进入了航校,开始追逐自己的蓝天梦,“一定要让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不再受人家欺负!”这是她心中的信念,也是她选择这条道路的动力。

航校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但她从不抱怨,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日后执行更重要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4年,张连芳接到命令,前往大西北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抵达马兰基地后,她才得知,这次任务与原子弹有关,基地的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空勤灶、洗澡堂、厕所,喝的是罐车拉来的盐碱水,洗脸用的是吃剩的西瓜皮。

但张连芳和她的战友们没有退缩,他们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这次任务对国家的重要性。

原子弹爆炸之后,评估威力是需要采集爆炸的样本,当时只能在空中取样,这项任务非常艰巨,是需要驾驶飞机穿过蘑菇云,在充满冲击波的环境中取样。

在执行任务之前,他们一起拍了张照片,已经做好了为国家牺牲的准备,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连芳和战友们驾驶着里-2运输机,义无反顾地飞向蘑菇云。

飞机剧烈摇晃,脸被烤得像发烧一样,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完成了取样任务,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他们甚至再次穿越蘑菇云,进行二次取样。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更是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是她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次又一次的“万里长空追蘑菇云”,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这些穿云取样的英雄们,为国家的核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们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张连芳的头发一夜掉光,也出现了其他身体反应,但他们从未后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正是这些飞行员的英勇付出,为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核技术的迅速提升,使中国拥有了可靠的核威慑力量,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如今核试验的空中取样任务已经由无人机完成,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驾驶飞机穿越蘑菇云的英雄们。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让我们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穿越蘑菇云的人》上海老年报 《穿越蘑菇云的女飞行员张连芳》济南日报

举报

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