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王锡斐庄滨滨)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兼“天下文枢”“博爱之都”之美誉。近年来,创新驱动南京重塑发展新格局,南京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加速迈进。11月26日,“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江苏站媒体一行走进南京,探访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江苏站媒体一行走进南京(央广网记者王锡斐摄)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赋能城市发展
“紫金山实验室就是以南京最高峰来命名的,说明我们实验室干的都是攻坚克难的工作。”提起自己工作的地方,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服务中心研究员陈平平举了很形象的例子。
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打造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聚集全球高端人才,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
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设备机房开展创新网络测试验证(央广网记者王锡斐摄)
立足全球视野,南京的创新内核动能满满。“我们开展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有不少落到当下城市建设当中,比如说南京市正在推进建设的城市算力网,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网络,还有前期已经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络等。”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黄韬介绍,传统网络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基础性服务,多应用在消费型场景,并且存在不确定性。紫金山实验室提出了“服务定制网络”架构,借助“高铁”的设计理念,精准可控每一个数据包的转发,并进行统一规划。
目前,确定性网络已经应用到城市工业互联、远程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多领域。
不止于此,创新动能让科技之光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熠熠闪耀。刚刚过去的南京马拉松,紫金山实验室利用6G无蜂窝通信技术为马拉松现场安防无人机提供了视频实时回传服务。相比传统蜂窝网络,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干扰,大幅提升通信质量,为赛事安防工作提供了强而有效的通信支撑。
“铁脚板”+“大数据”基层治理“快人一步”
早上8时许,在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一家亲驿站,广场上聚集了社区许多前来打八段锦的市民,上到90多岁的老奶奶,小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幼儿,大家活力满满。
长虹路社区一家亲驿站广场上市民们打八段锦(央广网发王锡斐摄)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来打八段锦,已经逐渐成为固定项目了,一到时间,大家都不约而同就过来了,很有默契。”今年56岁的叶翠玲是首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大家亲切地称呼她叶姐,现在她成立了叶姐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引领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开展银龄互助、环境整治、文体培训等服务活动。
长虹路社区辖区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户籍居民11587人,常住居民16659人,有居民小区31个,另有3个城中村。“以前,我们都是挨家挨户去走访,下雨天也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一家亲驿站,大家伙儿有事没事都喜欢往这里跑,聊天、议事、看诊、参加活动什么都有,我们还有微信群,很方便。”谈及变化,叶姐感慨不已,尤其是“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
“以前,都是事件发生了,我们后知后觉赶去现场,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智慧平台,管理方便多了,比如哪里着火了,平台能看到现场的具体情况,系统自动报警,可能人还没赶到现场,事故都处理完了。”介绍起新的“帮手”,叶姐满脸的羡慕。
“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赋能社区治理,为社区现有22名工作人员以及16个全要素综合化网格提供“大数据”支持,极大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实现社区精准化服务。
布局“低空经济”助力城市腾飞
特大城市南京,如何让交通更畅通呢?
记者来到南京殷巷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殷巷,殷巷,南庄收费站需要调拨通行卡500张。”工作人员立马回复:“可以,请稍等。”不一会儿,“殷巷,殷巷,通行卡已收到,谢谢。”这时,500张通行卡已在南庄站点正式“上岗”。
殷巷收费站无人机运卡(央广网记者王锡斐摄)
通行卡是车辆通行收费公路时用于记录车辆通行信息的凭证,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领卡,在出口交卡结算。当出口回收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不同站点间的调配。南京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宗海介绍,以前,每天由专人专车在相关站点间进行通行卡调配,及时满足入口站点发卡需要。现在,无人机调配大大提高了效率。
以此次运卡为例,南庄收费站、殷巷收费站两站距离超过2公里,车辆调配运输需要约6分钟,节假日大流量拥堵期间,运输耗时大幅增加,时常影响收费站通行效率。此次采用无人机派送,把数百张卡装进盒子后,挂在无人机下绳钩上。低空直线飞行,距离缩短为约1.5公里,无人机抵达站点指定位置后,不需要降落,实现智能脱钩并自主返航,全程仅用时2分钟。
据宗海介绍,南京公路集团是在全国首家实现通行卡调配低空运输的单位,未来计划从时效性、经济性进行充分论证,力争将成熟场景应用在高速公路上辅助物资的即时运输,更好服务广大司乘出行。
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创新载体、科研平台,更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目前,南京已运用无人机完成了运输血液、送药、运卡、巡检监测、辅助执法、应急保障、喊话等多场景任务,服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城市的“腾飞”厚植人民,这是博爱之都的源泉。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让“南京温度”人人可感可知,这就是南京,创新潮涌的南京,950多万人共建共享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