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稳步推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美景,围绕地标性景点“金湖”,坚持“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金湖商圈党建工作,以“四个一”举措,即建立一套机制、探索一种模式、推行一个体系、搭建一座供需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城市商圈党建工作新路径,实现了组织、队伍、人才和商业、阵地、服务双融双促双提升。
建立一套系统化推进的“商圈+网格化”运行机制。建立联动机制,让矛盾纠纷“有人管事”。将金湖商圈划分为3个红色网格,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市级部门主动跟进,街道定期走访,社区网格员动态巡查,着力把商圈矛盾纠纷解决在商圈内,成功调解3起辖区内发生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建立轮值制度,让解决问题“有法可依”。每逢周一、三、五,由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队、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轮流指派一名执法人员到商圈服务驿站担任“驿站站长”,处理商圈内相关治理事务,办结率达98%以上,做到食品有人管、违法经营及时治、法治宣传入人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让群众意见“有地议事”。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商圈联席会,将群众来电来访举报问题、12345热线反映问题、舆情反馈问题等94件“老大难”问题列入协商议题,由街道吹哨召开联席会议,构建“问题发现—统一指挥—分类处置”运行机制,先后解决实际问题74个,其余正在抓紧办理中。建立反馈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有事就上”。实行“一哨一评价”,由街道对职能部门推动办理情况进行评价,有效防范“吹哨”不“报到”,“报到”不办理的现象,评价情况作为评优评优重要支撑。
探索一种零距离服务的“商圈+红管家”服务模式。建立党建“零距离”服务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把政务服务前移到商圈中,配备商圈“红小二”,设置代办(帮办)岗位,将涉及营业执照办理、税务服务等事项纳入商圈驿站集中办理,让商户“足不出圈”就能轻松办证,实现“一站式服务”,为136户商户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开展嵌入式服务,解决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建立“锡都暖心驿站”,按照纸笔、桌椅、饮水机、冰箱、微波炉、手机充电器、雨伞、应急药品、无线路由器、报刊书籍等10项基本配置,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充电、阅读、休息、加热饭菜等暖心服务,增加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培训、法律法规讲解等特色服务,让服务更有深度、更有温度。发挥“两个作用”,用党建链串联产业链,打造链上坚强堡垒。对商圈范围内党员进行全面摸排,成立金湖商圈党支部,组建社区党建共同体,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商圈全覆盖。搭建“红色商圈”机制平台,为商圈与社区实现区域管理一体化提供服务便利。开展“党员示范经营户”挂牌亮身份行动,4户党员经营户成为商圈治理示范户,作诚信经营表率,凝聚商户党员向心力、战斗力。
推行一个专业化对接的“商圈+便民”直达体系。以惠民利民为动力源,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商圈亮点。在金湖商圈内分别设立市民舞台、“群众大舞台”“月末剧院”等,举办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主题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引导民间社团、演出团体参与到文化演出,极大丰富了商圈文化旅游内容,构建起“食、游、购、娱、体、展、演”全方位休闲体系,2023年以来实现商圈经济13亿元。常态开展“三问三送”活动,用实际行动聚民心暖人心。组成3个工作组,分组、分时段深入商圈各商户,全面深入地了解商户运行状况,收集商户急、愁、难、盼的问题,组织200余名商户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全部入会。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爱、温暖慰问、帮扶服务,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护和权益维护。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商户提供“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帮助其实现创业增收,目前已为创业人员办理政策贷款27笔,涉及427万元。重点关爱“一老一小”,以便民“小”细节显为民“大”情怀。依托街道退管中心、幸福食堂、养老服务中心,为商圈内老年人和困难群体提供助餐助医、日间照料、文化休闲、康养娱乐等服务260余次;探索老旧小区物业兜底服务的管理模式,打造“民生小实事”便民服务街区,目前已入驻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等类型商户6家。设立特色小课堂。推动党员教育有“声”有“色”。以邀请讲师、市级部门工作人员等方式,从党员需求出发,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党课内容,创新党课载体。截至目前,为商圈商户和周边居民提供安全教育、文体活动、艺术特长、知识讲座、红色教育等课程10次。
搭建一座精准化招引的“商圈+就业”供需桥。开展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模式。在商圈驿站设置服务窗口,由专人对商圈内外招聘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建立“人员清单、需求清单、用工清单”三张清单,通过服务驿站、商圈群等多种形式发布招聘信息623条,精准推荐就业岗位194个,搭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平台,“双向对接”帮助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实现就业。在商圈驿站设置“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特色点位,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依托服务驿站打造技能人才培育服务站,为商圈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居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等群体搭建就业培训“供需桥”。已推荐300名务工者上岗,培训未就业人群600人次。加大培养发展小商,助力小商加速跑。将招商重点回引到商圈小集市、小企业、个体户上来,开展招“小商”,搭建起面向全市、辐射周边的招商合作平台,形成更加密集、更加丰富的营销主体和业态,为居民打造社区消费“生态圈”,推动消费驱动力不断上升。破解资源资产闲置以及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衔接不畅的问题,已招引农副产品、超市、食品、球馆、养老等小商23家,预计年内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
肖江云(个旧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