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破解新的成长烦恼?南存辉、李书福、王水福、汪力成等知名浙商这样说

钱江晚报 2024-11-29 15:20:1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李艳霄

上午,“雄鹰翱翔·浙商再出发”仪式告一段落,一众知名浙商次第入座的同时,一排启动台也施施然转身,排着队优雅“走”向幕后;下午,熟悉的《梁祝·化蝶》旋律响起,机器人与演员共同入场,合作演绎越剧经典……

无数双眼睛看到,世界浙商大会的舞台上,“含科量”越来越高,而帧帧掠影背后,是浙江从“小狗经济”走向“象群经济”,是浙商从“草根”出发,冲击专精特新,甚至登顶世界舞台。

11月28日,世界浙商又一次回到浙江,共襄盛会。再聚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成长的烦恼,何以解题?何以破局?答案唯有“新质生产力”,唯有持续提升“含科量”,但智慧的浙商们,总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以空杯心态,去乘风破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所谓不确定性与预期不稳,根本上是认知的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谈到,当前,国内国际发生的事件,很多都超出了我们过去的经验。

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但周其仁也点出,并非战争不发生在中国的国土上,我们的主旋律就仍是“和平与发展”,“这将影响各国政策的变化,影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也会从广泛的角度对每一个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此环境下,浙商应如何作为?

“我们知道,和平与繁荣同在,经济发展不可能发生在战乱的地方,但我们也要看到,地缘政治重大冲突可能会引起资源配置布局的重大变化。这是我希望分享给各位浙商朋友的。”周其仁曾走访申洲国际、振石集团、传音手机等多家浙商企业,他们有的将厂房设在国外,有的主动选择布局海外市场,“企业在这个时代,可以无远弗届。因为中国工业有今天,很多也是从海外走进来的。”他总结,技术、产能走来走去,是合乎经济规律的常态。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我们说的‘卷’也卷到了国外。为什么?”周其仁认为,这是因为企业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竞争对手身上而非客户身上,“我认为,创业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应该是研究客户,从而发现何种技术能够满足客户,再来研发相关技术,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形成供应链。”

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与周其仁的观点高度一致,他也认为,当前企业家们内心惴惴不安、焦虑,很多时候是认知的问题,“我觉得,客观演变是控制不了的,最关键的是管好自己,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很多不确定性。站在月球看地球,和你站在家里看世界,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图为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

汪力成聚焦ToC类型企业,表示:“如果坚持传统外贸出口思维,未来,挑战将远远大于机会,但如果转变思想,用全球化思维,机会将远远大于挑战。”他观察到,传统外贸出口模式企业通常习惯寻找欧美大采购商合作,或者贴牌或者接长期订单,量大利薄,“对海运、物流、仓储、清关、本地仓、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用户是谁,完全一无所知,所以没有话语权。”

未来怎么办?

“关键要消化大采购商的毛利。大采购商的利润往往能够达到100-150%,如果我们能够去中间化,甚至还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润率。”但汪力成也点出,解决自主可控的物流、仓储、清关、本地仓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跨境融资等,需要体系重塑,这是最大的难点。

聚焦ToB企业,汪力成则建议,这类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将自己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中去。

图为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就企业家们当前的困惑,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回忆,创业初期的浙商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人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却从未感到当前的迷茫、困惑、紧张和焦虑,“为什么?因为创业时的我们一无所有,一股脑只想着发家致富。而今,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反而容易背上成功的包袱。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未知,更是投资怕风险,躺平不甘心。这种心态,是导致患得患失的重要原因。”

“怎么办?要秉持空杯心态,要有把过去成就归零的决心。要放下,要放得下,才能以平常心破除迷茫的困境,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发扬四千精神,主动创新突破,坦然面对挑战甚至危机。”南存辉特别谈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中有机,每次危机都会带来新技术新产业的革命,带来并购重组的机会,进而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机会在哪里?我认为机会就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报告里。”南存辉摘了五句话——“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每句话里都蕴藏着万亿级市场。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

科企面对面,“恋爱”怎么谈?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创新,创新是应对挑战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分享了西湖大学筹建的故事,并表示要加强开放合作、汇聚顶尖人才、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施一公表示,他为能够在浙江这样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创办西湖大学而感到幸运,“西湖大学的创办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也离不开浙商群体的教育情怀。未来,我们一定让我们的后代不再评头论足说——为什么创新理论、最原创的科技成果不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我们只能够建设自己的家园,而不能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原创理论同样写进教科书,并输出到世界各国的教科书中去?我想,这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不过只是排头兵,是特种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任其龙表示,办企业要靠近客户,研究技术也要靠近需求,“衢州是中国化工的发源地,历史积累深厚,但现在又面临转型升级与新产品开发缺乏人才的短板。我们希望主动接近需求,走进衢州,办我们的研究机构,才能更快更好发现生产企业需要的技术和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双向奔赴。”

图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近年来,汽车正加速进入以智能、新能源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抓住变革机遇,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是整个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谈到,作为从浙江走向全球的中国汽车企业,吉利一直在为此实践,并得出四条方法论:第一,要坚持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坚持开放协同,实现融合创新;第三,要坚持产教融合,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吉利一直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除沃尔沃外,我们十余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

“浙江是干事业的热土。守志笃行、诚信为怀,开天掘地,有容乃大。我们也愿与广大浙商一道,为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不断贡献力量。”李书福说。

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从最早学习造电梯,到主动攻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走入航空工业,无疑是高质量发展飞跃中的典型。

图为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

王水福表示,自己与西子能够坚持质量、坚持创新,坚持勇攀高峰的定力是一句话——确定的事情坚持做,并引用周其仁演讲中提到的“寻找品质敏感的好客户”,“如今,我们的客户是空客、波音和中国C919。”他幽默道,“有这‘三驾马车’,我已经很伟大了。”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在2015年的瓦伦西亚街头与别人的车合影,梦想造一辆自己的车;2024年,他再次在瓦伦西亚街头与自己造的车合影。两张照片,记录梦想照进现实。最新数据显示,零跑最近月销量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二名。

“造新能源汽车是非常难的事情。我记得,2019年,我们曾做一款轿跑,销量甚微,而后又遇到金融风暴,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但我第一次创业很成功,如果第二次创业失败,是很不划算的,所以我想,无论如何我要坚持下去。”朱江明表示,新能源汽车竞赛已经过了半场,聚焦浙江,吉利和零跑都成绩斐然,“我们想再创造一个海康和大华一样的奇迹。”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于英涛上月曾赴中东参加一场数据通讯行业峰会,间隙时间驱车与同事走过100公里的沙漠沟壑,打卡利雅得“世界边缘”,“我们走过沟壑、斜坡、悬崖,虽然艰难,但能够看到想看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这像极了创业。

“我们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布局新一代信息通讯与人工智能。我们已在国外20余个国家开展业务,也很期待大家能够在海外与新华三合作。”于英涛说。

海亮集团董事长王黎红也表示,浙商爬坡过坎才有一路发展,海亮集团在35年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定以制度的确定性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才有了如今的卓越,“我们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赋能打造世界级品牌;坚持公德为先,做乡村振兴的积极贡献者。”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早年间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他深知,作为大学、研究机构,承担的是基础性研究或原创性研究,但如果要向前延伸,做成产品,单是学校很难完成,需要技术集成,也需要多专业人才协同,“这时候需要企业更多担当。”

“而且,产品需要了解市场需求,需要贴近市场。而企业就是从市场中来的,所以他们更了解客户需要什么,以企业为主导,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丁列明还谈到,创新讲究效率,也讲究效益,在此过程中,企业能够协同资源、人才,完成最高效的产业化与商业化。

万事利是传统丝绸企业,但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却以十年磨一剑,走出了一条在传承中创新的科技新丝路,“我们在AI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人工智能个性化定制和丝绸制造的新思路;我们研发的印染一体化机器也在进博会上,代表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中国力量展出。”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亚波介绍,三花40年深耕,始终在智能行业,而今借着已有的专利技术,也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中南控股集团总裁吴伟谈到,今年是中南创业的40周年,父亲吴建荣特地与他对话,让他愈加坚定“自强”的信念,“困难时刻,往往更容易造就伟大企业。我们如今也在探索我们的国际化之路。”

趣链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伟表示,当前,技术发展飞快,创新是最重要的,创业也是永远的主题,“所以我的微信签名是‘创新务实’。我之前是高校老师,如果只在高校,只需要创新就够了,但如果是企业,创新是生命力,而唯有务实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金融家的全球理想

现场,“践行善本金融助力浙商发展”金融顾问十大案例发布,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也分享了“善本金融”理念与“金融顾问”实践。

图为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

“20世纪80年代,法律顾问开始出现,其重要性是被严重低估的。事实上,从历史视角来看,法律顾问制度出现之后,对中国法治建设起到巨大作用,当年刚刚从乡镇企业起步的民营企业家们,把签合同、打官司的工作都交给律师处理,自己心无旁骛做企业,使得中国的经济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在陆建强看来,如果当初没有这一制度,经济亦无法得到如此高速发展,“今天来看,金融的专业性与重要性同当初的法律不遑多让,尤其是当金融工具愈来愈丰富,衍生品愈来愈多,仅是依靠企业家自身或会计对金融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陆建强总与金融顾问们说,“当你们走到企业,要有强烈的意愿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降低成本、解决问题,而非他们帮你们完成了业务指标。”他特别阐释,金融顾问是社会的,而非某个金融机构的,“假设在浙商银行工作的金融顾问,走访企业,获知企业需求,能够告诉他招商银行或者光大银行的某个产品比浙商银行更适合你们企业,这才是金融顾问。”

陆建强特别提到,2020年始,诸多海外浙商出现资金链紧张问题,当时,他们迅速成立金融顾问小组,联系全球35个浙江商会,当时,几乎所有商会都反馈有金融需求,所以当时第一批就聚焦58个项目开展相关工作,“当时我们感触很深的,电话连线时,对方泣不成声,说‘中国真好,只有中国的金融是这样服务的’,说‘只有浙江,只有你们想到我们’,参与这一行动的金融顾问们也都很感动。”

“我的梦想就是把金融顾问制度像地瓜藤蔓一样延伸到全球各地。”陆建强说。

当老一辈浙商与新生代浙商同台,当铿锵之音回荡,我们看到,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来暗流涌动、卷起狂风巨浪,浙商依然是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浙商,依然怀抱“四千精神”,走在产研双向奔赴的最前沿,走在新兴向“融”的第一线,走在勇攀高峰的一场又一场征途上。

“希望你们重温四千精神,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成为新时代的浙商新力量,赢得新未来。”

“困难时刻,往往更容易造就伟大企业。”

“潮起潮落,浙商永不止步;风起云涌,浙商再创辉煌。”

0 阅读:6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