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29日电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推动全区社会救助工作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在平鲁区民政局工作窗口,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办理临时救助居民的户口本、身份证、医疗支出票据等,在确定其符合救助条件后,为其申请了救助金,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临时救助对象家属殷岐山说,“去年,我老伴得了一场大病,住院好多次,花钱很多,民政局的服务态度挺好,填表也手把手教,又领了一部分钱。”
“去年,我儿子因为一场意外事故住院花了不少钱,给我们家庭造成很大困难,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我家的情况后,帮助我申请了救助金,让我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另一名临时救助对象家属林治珍说。
临时救助是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的兜底保障。对因病致贫户,因学困难户、残疾困难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等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按照救助标准,一年内原则上一次性发放500元至10000元救助金,对生活无着的区域以外流浪乞讨人员按规定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等帮助。
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负责人安丽萍表示,截至目前,共临时救助1582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共930100元,其中包括因残疾救助827人,火灾救助3人,交通事故救助4人,教育救助24人,劳动能力不足救助129人,慢性病救助244人,其它持续性支出贫困救助143人,因突发疾病救助208人,救助流浪人员186名。
为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民生底线,平鲁区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救助标准,形成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孤儿救助、临时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残疾人补贴和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等社会救助形式,最大限度兜牢民生保障网,用心用情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保障水平。
困难群众赵启如说,“我因为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街道办、村委会负责人和平鲁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到家中问寒问暖,帮助我办理低保和临时救助,才缓解了我的困难状况,给我带来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平鲁区民政局严格规范管理,认真做好低保对象年度审核,积极开展救助对象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工作,对陷入生活困境群众主动发现,进一步增强临时救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平鲁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祁胜表示,目前,该局正在开展“温暖过冬”行动,采购2.4万袋白面,棉衣、棉裤、棉被、大衣、毛毯等各2400件,预计在12月份将发放至各乡镇,全部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