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这才是人民理发师!许昌88岁老人理发只收2元,坚持25年不变!顾客多付钱她不收,政府免费帮忙装修也被拒绝!她说:“毛主席的话我没忘,要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网友:许昌这个地方真有点说法! (信息来源:蔡瑞云:从“头”开始的爱没有终点 2024-11-19 中工网) 这一生中把一件事情干精干好,就已经很厉害了,这也就是工匠精神! “两块钱,剪个头。”这在如今的物价水平下,几乎是天方夜谭。然而,就是这样看似不可思议的价格,却真实地存在着,连接着两位理发师,也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下职业精神的光芒。一位是88岁高龄的蔡瑞云,坚守25年不涨价;另一位是凭借精湛技艺和亲民价格走红网络的晓华,超过十年未提价。她们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蔡瑞云,这位来自河南许昌的88岁老奶奶,并非科班出身。早年,她是当地烤烟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因为丈夫是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师,工作需要,她被临时调去帮忙,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在理发方面的天赋。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 退休后,蔡瑞云重拾理发手艺,开了一家小店,开始用低价为街坊邻居服务。从最初的五毛、一块,到25年前定价两元,这个价格一直延续至今。简陋的店面,老式的旋转理发椅,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承载着她不变的初心。 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蔡瑞云的回答朴实而感人:“毛主席的话我没忘,要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她的哥哥是烈士,家中兄弟和两个孩子都参过军,她深知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老顾客想多给钱,她总是婉言谢绝;政府想免费帮她装修店面,也被她拒绝了。她常说的一句俗语“小车不倒,只管推”,透露出她不服老、不依赖、自力更生的精神。为了补贴家用,她会在理发之余捡废品,并将所得贴补给小店和顾客。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骨子里。 与蔡瑞云不同,晓华的走红之路则带有鲜明的互联网印记。这位来自湖南怀化的理发师,因为精准理解顾客需求、技艺精湛且价格亲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超过十年不涨价,引来众多网友点赞,称“愿你我都能笑着走出理发店”。晓华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好、价格低,更在于她对顾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顾客体验的重视,这在当下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消费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晓华坚持低价的动机,或许与蔡瑞云有所不同。市场竞争、个人职业理念、对职业的热爱,都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与蔡瑞云受到时代思潮影响不同,晓华的职业选择和经营理念更符合当下市场经济的规律。她对顾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对服务品质的精益求精,体现了新时代下职业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同样是低价理发,蔡瑞云和晓华的故事却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职业精神的多元化。蔡瑞云的坚守源于朴素的奉献精神和时代烙印,而晓华的成功则更体现了市场经济下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是对职业的认真负责和对顾客的真诚服务。 两位理发师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时代价值观的反思。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坚守像蔡瑞云那样的奉献精神?在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平衡职业理想和现实需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