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一辆步战车突发故障。厂家前来检查后,给出高达 20 万的维修天价。众人惊愕之际,一个神秘男子现身。他围着步战车仔细查看一番后,竟淡然说道:“两块五维修费,不能再多了。” 此语一出,全场皆惊。
2010年的夏天,山东某军营的实弹演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逼近50摄氏度。在这场紧张的演习中,一辆步战车突然失灵。整车动力系统无法运转,成了训练场上一动不动的庞然大物。
演习指挥部气氛紧张,这不是普通的机械故障。车组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事态严重,他们只得联系战车制造厂家寻求帮助。
厂家的技术团队很快赶到现场,对步战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一番仔细排查后,他们得出了结论:综合控制箱损坏,必须更换整个部件。厂家开出的报价是20万元,一笔巨大的费用。
然而,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正在医院输液的宋立玉得知消息。他没有半点犹豫,拔下针头,带着工具箱火速赶往现场。作为第41集团军某装甲团的高级工程师,他多年来被誉为“铁甲神医”,是部队技术保障领域的中坚力量。
宋立玉到达后,现场所有人都对他的冷静和专业充满期待。他不慌不忙地检查战车,熟练地打开控制箱,用万用表逐一测量电路。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自信,仿佛问题早已胸有成竹。
不到半个小时,他抬起头说道:“问题不在整个控制箱,而是一个小小的二极管烧坏了。这东西两块五,不能再多了。”这句平静的话语,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厂家技术人员一开始还有些不信。但宋立玉拿出新二极管,迅速替换后,战车引擎再次轰鸣。原地趴窝的战车重新焕发活力,全场掌声雷动。这短短一小时的维修,不仅节省了巨额费用,更让大家见识了他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宋立玉的故事,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一次维修中。他的人生充满了类似的精彩瞬间。从1987年参军起,他就投身于技术保障岗位。他来自一个军人世家,爷爷曾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家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他。
参军之初,他主动选择加入修理连。他发现部队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于是决定从零开始学习装备维修。他不仅苦练技能,还养成了记录维修数据的习惯。他的笔记本中,密密麻麻记载了每一次维修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凭着这本“武器诊疗笔记”,他在修理连迅速崭露头角。他能通过战车的声音判断故障所在,也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冷静地找到问题根源。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他在每一次任务中都能化险为夷。
在2007年的一次实弹射击演习中,一辆坦克因炮弹卡膛陷入险情。宋立玉独自进入坦克,用短短八分钟成功排除问题。还有一次,他用一根竹竿取出炮弹引信,避免了灾难性的爆炸。这样的故事,让他的“铁甲神医”名号响彻全军。
宋立玉不仅擅长维修,还具有极强的责任感。他严厉纠正部队中因形式主义导致的装备问题,比如因不当保养而损坏的瞄准镜。面对问题,他从不妥协,总是力求完美。
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维修过6000多台次装备,还参与编写了10套装备保养和维修教材。他的技术经验无偿分享给部队,成为一代代技术保障人员学习的榜样。
即便在2018年因病退役,他对部队的热爱从未减少。他常回忆军旅生活,鼓励年轻人投身国防。他说,青年人需要一段军旅经历,这不仅磨砺意志,更能收获责任与担当。
这一次“2块5”的维修,是宋立玉无数精彩故事中的一幕。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是国防的基石,也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那辆步战车重新启动时,发出的轰鸣声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军之路,在于培养技术过硬的军人。在宋立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智慧与精神,这种精神将一直传承下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