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刀郎在外面开演唱会这么风光,可是在啊呀啦嗦文化发展公司,他只是一个员工,一个打工人,而老板却是他的夫人朱梅和女儿罗添,刀郎想买两件衣服换一换,至今都没有获批,是不是有点可怜?(开玩笑)
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个人,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以前看过一个综艺节目,郑渊洁讲他和的儿子郑亚旗的故事。郑亚旗小时候读重点小学,但学习成绩不好。小学毕业后,郑渊洁让他在家接受自己编写教材的“私塾”式教育。后来,郑亚旗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创办了《皮皮鲁》杂志,并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郑渊洁风趣地说,我儿子就是我的老板,我每天给儿子打工。
中国有两句名言,一句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叫“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子女的前途,中国的父母总是匍匐在地,让子女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用力地将他们向上托举。
还有一些知名导演和演员,如陈凯歌、宋丹丹、赵本山、潘长江等,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努力为子女搭桥铺路。
在对待子女的职业安排上,西方的那些名人大咖,与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来看看美国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资产规模达到了1.04万亿美元。这一庞大的资产额包括其股票投资组合、现金及国债、股权法投资的公司价值以及其他资产,如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
如果是中国的家长,拥有资产过万亿的公司,肯定会把子女安排进自己的公司,并掌管要害部门,让公司顺利过渡到子女手中。
但是,巴菲特的三个子女,没有一个进入他公司的。大女儿苏茜成了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家庭主妇;大儿子霍华德管理一家农场,并且兼职做摄影师;小儿子彼得也走上了音乐之路,获得过艾美奖,他还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
巴菲特对子女的教育非常宽松,因为子女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打造,重要的是应该活的开心快乐,活出自己的精彩。他鼓励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去追求名利和地位。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到底应该向谁学习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