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吴昌华
通讯员杨槐柳胡子昂
警用无人机风雨无阻空中巡查,无人巡逻车独自上路执行任务,大数据模型精准锁定团伙,“5110”伴随式支撑一线民警……
近年来,随着科创“供给侧”越来越丰富,大案破得更快,民生小案破得更多,隐患排查得更及时,矛盾纠纷调解得更到位。在实有人口达1500万的江城武汉,今年以来的刑事警情同比减少16%,群众满意率达到99.3%。
在探索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中,武汉公安不断做大“数据供给”、做强“技术供给”、做精“装备供给”、做优“人才供给”,持续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建治”深度融合。
做大“数据供给”,让警务更加智慧
“曾某昼伏夜出,住在汉正街,却经常跑到东西湖被盗小区逗留,大数据模型已经预警……”10月中旬,负责研判盗抢案件的视频侦查支队民警肖文涛介绍。11月1日至2日,已被确定为重点作案嫌疑人的曾某,从外地刚一返汉,即被布控民警控制,其同伙李某随即也落了网。很快,他们如实交代流窜多省市盗窃作案的事实。东西湖区一位受害群众说:“我还没报警,警察居然上门问我是否丢失了财物。”
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通过大数据模型研判犯罪嫌疑人
武汉交警通过大数据及时预警交通安全风险,有效提升风险应对效率
近年来,针对犯罪职业化、团伙化、网络化等突出特点,武汉公安一方面切实抓实全量警情录入、“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信息采集,另一方面细致研究新形势下犯罪活动新规律,积极构建了一批能智能筛查、捕捉违法犯罪的大数据模型。
随着对海量数据挖掘和运用的理念、机制、方法越来越成熟,武汉公安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努力将事后打击变为前置防控,尤其是对侵害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今年以来,民生小案破案率较往年明显上升。
武汉交警在部分路口开展全息路口智能化信号配时建设
大数据实战应用离不开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武汉公安主动融入其进程,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8569平方公里白模城市信息全域覆盖,城市级数据的全量汇聚和实时共享,还主动在这个“大基座”上对接了公安数字化警务要素,构建起适合警务工作需要的安全风险监测系统。
今年中秋节前,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吸引百余万群众聚集江滩,武汉公安将预案、警力输入系统,叠加车流、人流、时空等要素后反复推演,针对风险点不断完善安保力量部署,确保了活动安全顺利。
大数据如何支撑一线实战?今年9月,一起利用网络平台制销虚假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报警,引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关注。从这个“小切口”入手,派出所、刑侦大队依托市局“5110”系统的支撑,联手打掉一个实施网络诈骗的特大团伙,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8名。
为兼顾权限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武汉市公安局开通“5110”热线,依托市局、分局两级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组织骨干民警担任信息支援力量,打通警种间横向作战的关联渠道,24小时为一线民警提供“点对点”“伴随式”“管家式”数据支撑服务,让一线民警在打击破案工作中如虎添翼。
做强“技术供给”,让难题更好破解
一项检验技术的新突破、一种检测方法的新推广,往往会开启“打防管控”工作的新思路、拓展基层治理的新机制。今年以来,武汉公安持续发动警务技术引擎,做强专业警种,提升攻坚水平。
2011年9月14日,武昌区一家彩票店女店主在店内遇害,因当时线索和技术条件有限,警方耗费数月排查走访3万余人,也未能锁定嫌疑人。今年6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运用新技术重新检验从现场提取的血迹,嫌疑人由此浮现出来。7月30日,嫌疑人在湖北麻城落网时说:“13年了,我以为你们找不到证据了,没想到还是没躲过。”
近两年来,随着多项警务新技术叠加运用,武汉公安共破获命案积案达38起,抓获命案逃犯71人,其中时间最久远的发生在30年前。
过去,有的社区管理力量薄弱,一度成为禁毒洼地。武汉公安坚持技术引领,靶向破解毒品治理难题,在禁毒工作任务重的区域建立了禁毒工作站,还把毒品检测实验室引入工作站。
有了精准的技术数据作支撑,治理毒品的“战斗堡垒”前移了。在硚口区堤北禁毒工作站,硚口区公安分局安排1个打击专班、14个派出所与之联动;在汉阳区惠民苑禁毒工作站,汉阳区公安分局每月调集全区警力开展大清查,街道办、社区每周对重点楼栋开展常态化清查。随着重点地区治理见效,全市涉毒警情、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件均明显减少。
视频侦查技术自动感知并保存有异常动态的现场视频;涉案资金分析工具智能划分作案团伙、锁定重点目标、梳理资金链路交通信号灯控制新技术让信号灯自动感知路面、自适应精准配时,降低交通拥堵指数……
警企、警校合作持续夯实“供给侧”,专业警种“专”下来、“钻”进去,越来越多的公安机关一线实战单元,借助专业技术破解基层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难题。
做精“装备供给”,让后盾更为坚实
蓬勃的科技浪潮下,精良的“装备供给”带来更多“人机融合”的探索,不断拓展公安机关的勤务空间、提升勤务效能,也激发了平安建设的新动能、新机制。
11月27日,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公安分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只见民警一键发送指令,对应机库内的无人机便自动升空,根据规划好的航线对东湖绿道、欢乐谷等人流密集区展开自主巡查。
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无人机大队副大队长刘宇飞正在调试无人机
武汉公安将无人机运用于大型活动安保中
武汉市公安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已将无人警车投入街面测试
依托无人值守、自动起降、自动充电、自主巡飞、数据智能识别等优势,无人机成为武汉公安机关日常巡查和重要活动保障的“空中之眼”。
今年以来,新洲区公安分局的无人机共航测456平方公里,及时发现4处罂粟种植点;水上公安分局的无人机在黄陂和红安交界处的长江水系及时发现1名非法捕鱼者。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安”“小安”一大一小两辆智能网联的无人警车吸引眼球。他们是开发区公安分局夜间巡逻防控队伍的新成员,“大安”侧重于道路巡防,“小安”则在人员密集区域执行任务。他们可以实现“一键报警、一路威慑、一眼识别、一屏宣防”,投入运行以来,武汉体育中心演唱会出售假票的警情、三角湖路巡线夜间打架斗殴警情均大幅下降。
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记者还了解到,武汉特警试用的东风猛士917反恐处突车,综合运用5G、北斗、鸿蒙和红外感知等技术,实时进行信息采集、集成存储、指挥通联,能够应对反恐作战、应急处突、夜间出警处警等复杂任务。
做优“人才供给”,让活力更多释放
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专业的涂许煌博士,3年前走进了国家毒品检测实验室武汉工作站。作为一名毒检专家,今年7月,他受上级委派,3次前往外地一制毒窝点,梳理犯罪团伙制造,依托咪酯工艺,固定制毒关键证据,与侦察员一起参与审讯,突破主犯避而不谈的关键事实,为打击制贩毒犯罪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涂许煌一样走入江城警营的,还有从中国科学院毕业的博士吴玉剑,目前他是武汉公安刑事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骨干民警。今年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一起盗窃电缆线案件,破案线索很有限,但公安分局充分利用吴博士指导建立的全省首个区(县)级DNA实验室快速检测,锁定了6名犯罪嫌疑人。
“有了吴博士的驻区指导、全程跟踪、悉心帮助,我们实验室越来越规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东新分局刑警胡菩立介绍。
目前,武汉公安在编博士民警已有30名,全局专门制定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从人才引进、人才选拔,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人才保障等,均拿出了务实措施。
为激励专业人才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局在刑侦、视侦、禁毒、经侦等警种建立专业技术工作室,为专业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在全警开展“公安先锋杯”科技创新应用技能竞赛,以“小革新”带动“大创新”,激励一大批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脱颖而出。近年来,武汉公安系统有1个项目荣获公安部首届改革创新大赛金奖,两个项目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