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来武义,沈泽宜老师敦促我写诗

钱江晚报 2024-12-02 17:18:51

潮新闻客户端鄢子和

一生献身“在历史和诗神的祭坛上”的沈泽宜老师能来武义,首先是我考入湖州师院做了他的学生,情愫和灵魂为之如磁吸引。1981年初秋,我到湖州入学,沈老师刚落实政策不久,在当代文学课堂上,老师用铿锵悦耳的男中音,给我们朗诵了他觉得的当代最优秀的诗人的诗歌代表作。教室和大地充当了抑扬顿挫的回音壁,地火和闪电划开我们懵懂的心房,那是我听过的最震撼人心的诗朗诵。

尽管我从中学起就酷爱文学,但一直蜗居偏僻欠发达山区的农村,别说接收外面的讯息,连借本好书看看都困难。在湖州三年,我和“浙江的海子”千岛湖同学方向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将近三分之二时间,同寝舍的未来小说家吴敏(但及),借阅我的小说习作一度上瘾。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毕业参加工作,我文学阅读的数量印象最多最深的是小说和诗歌,可写得顺溜有点小名气的却是杂文随笔。在湖师院中文系,我参加过同年级“土地”文学社,对隔壁班上下年级杨柳、伊甸、沈健们筹划成立的“远方”诗社不沾边。记得大三上学期,我从众多诗歌涂鸦中选出《向晚的乌鸦》交沈老师审读,几天后沈老师出现教室门口向我招手,我便随他迈向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湖州大操场。能亲密伴行沈老师身边,且倾听他点评漫谈诗界和诗歌,激动与荣耀是不可想象的,他对我的《向晚的乌鸦》作了鼓励和肯定,在晃荡大操场时间,他把话题伸触文学天际和遥远的地平线,一下提振了我视野的海拔心胸。

在大三期间,我利用上下课时间创作十四行长诗《夏林》,从断断续续短诗练习中应约选了几首交方向筛选,方向选中《海边少女》亲自抄写在系黑板报。该诗得到沈老师欣赏,系领导和辅导员却认为有些自由化,当时文艺界曾刮起清污和反自由化热潮。系辅导员也是沈老师学生,尽管北大右派老师担保该诗内容情调健康,班主任还是奉命把我自由化问题写入毕业鉴定。在湖州小南门沈老师老宅里,师生默坐,老师提醒学生要回避风头提高警惕。

我湖州毕业分配进原处州的老宣平县县城,跟毕业鉴定是否有关,不得而知。原武义县法院院长,是我老舅人生中交往的唯一场面上的朋友,分配时他曾听老舅介绍到教育局要人,可施敦富院长是公认的老实人,碰到教育局一二三的桌面理由和教师紧缺现实就退却了。百年老校武义二中底蕴风情独具,县立师范讲习所旧校舍三个旧时圆拱门,进进出出不少旧知识分子和不太听话的教师,两棵硕大繁茂的桂树给人无限美好过往的遐想,我心中有文学梦支撑,就沉浸阅读写作和教书不知魏晋不知有汉了。

离开湖州,我跟师院图书馆和沈泽宜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我在校时的借书数量和阅读速度让师院图书馆管理人员目瞪口呆,曾问我是否不睡觉的,所以我离开学校依然信任地给我邮寄借书。进入处州府瓯江上游的老宣平县,游入异域,人文水土慢慢适应。我1986年10月创办了“旮旯”诗社,写信邀请沈老师担任诗社顾问,信发出好久不见回音,年底却突然有了回信并寄来一首叫《前夜》的诗。沈老师在诗中写道:“……船到江心是发誓最好的地方/可我们总也过不了河,是吗/对飞SOS/真不知/该我来看你还是你来看我更好。”落款时间是1986年12月31日夜。被我编入《旮旯诗刊》作品集第2期。

沈老师(左)与作者合影。

宣平老县城柳城离武义县城50公里,离湖州大约有400公里的车程,老家县境一段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1987年暑假,我准备了几斤宣莲和诗稿出山,先与海盐阿三约好,我到他海盐三中所在地通元镇会合,到海盐前我回访湖州拜见沈泽宜老师。沈泽宜平反后由湖州中学调入湖州师院任教,开始几年师院没有给他安排宿舍,他是老湖州人,小南门有几间乌漆麻黑似古董的老房子,底层有厨房会客间,卧室书房在楼上。沈老师五十好几一直单身,他要寻找审美愉悦的灵魂伴侣,视线伸入《红楼梦》的大观园和《诗经》里的旷野也没找着,所以一直陪伴着唉声叹气的老母亲。老母亲陈姓,是陈其美陈立夫家族人,在统战上老母亲是沈老师的庇护伞。沈老师还有个妹妹,1953年和哥哥一起考入北大,在山西太原高校教书很少回湖州。1987年暑假,我风尘仆仆回到浙北水乡湖州,虔诚回温人民东路、师院校舍及分部和方向同住过的301学生寝舍,一个人完成小狗回巢仪式,再静静朝拜湖州小南门的沈家老宅。公路边的沈家老宅门敞开,老宅及周边邻里都沉寂一片,沈老师的会客间一张四方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手稿,方格稿纸上魏碑颜体兼融的手迹太熟悉了,风吹动吱呀的木门也吹动一叠手稿的纸页,仿佛吹动沈老师衣冠飘逸的衣角,我一个人静坐四方凳静静翻读起来。

我一个人静读的手稿是沈老师扛鼎大作《中国新时期诗歌的两次跨越》,洋洋洒洒2万多字,阐述北岛、舒婷、顾城的“今天派”朦胧派诗歌贡献,又论述柯平、伊甸们的“南方生活流”诗歌的跨越和崛起。沈老师是辉煌坎坷亲历的诗人,更是宏观把握微观传导的诗评家。扛鼎大作先发表1987年第4期《湖州师专学报》,又全文转发《诗探索》同年第3第4期,后又摘要发表香港《评论选刊》1988年第1期。这显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继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三个崛起”之后的又一个崛起,是诗界对“南方生活流”诗歌全新命名和阐述的重要文献。我一个人静坐沈家老宅静读雷霆甘露一个半小时,完全忘了门外的炎热和身上的汗珠,只记得老宅外面的国道线连接着著名的南京军区98医院和发小供职的湖州粮油蒸谷厂,再往南有湖州著名的道场山。刚才一个半小时的入境洗礼,是亲历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肠断白蘋洲之后,追随盐官潮钱江潮的鸥鸟振飞,又仿佛沈老师就在道场山铿锵布道,学生初遇尊师推介北岛后再次醍醐灌顶。

访师不遇,收获翻江倒海又澄明清澈的一场圣餐,我在老师厚重手稿边用石子压了张留言,当晚就吃住在湖州粮油蒸谷厂发小宿舍。第二天晨起刚吃完早餐,老师骑辆破旧自行车进了厂门,跟我发小用湖州话鸟语花香一番,就把我领走。那时我刚学会骑车不久,不会带人,就骑了辆发小旧车跟随老师后面旧梦重游。从人民西路游至人民东路,拐到衣裳街、骆驼桥和轮渡码头转了转,我叫老师带我到柯平住处转下,柯平宿舍大门紧锁贴满明星美女,我把一本《旮旯诗刊》从门脚缝隙塞了进去。老师说,湖州变化还是快的,他的小南门老宅要规划拆迁,师院在建阡陌小区住宅,他会友见客一般选学校办公室或其他场所,很少选小南门老宅。那天他把我带回老师院办公室,一如我仍在校刚交了作业的学生,他重点讲了我编印的《旮旯诗刊》作品,指出不少欠缺不足,但强调《野猪群》他非常喜欢,要我抓紧找家公开报刊发表,他会力荐《诗选刊》转发。老师在办公室给我念了几首刚写的新作和他在北大写的旧作,我如同置身教室,墙壁成了悦耳音箱,海潮和瓯鸟向我们涌飞,人被淹没托举。他鼓舞我多写生活流诗歌,努力挖掘自己的独特性。

告别湖州前,阿三又电话打到发小厂里要我先到盐官见见阿大。我到盐官不久,阿三就骑车赶来了,吃完饭转了盐官潮水和王国维故居,我就坐阿三自行车后座到了通元。一口气30多公里的沙石路可见阿三的勇猛。在通元见了阿三父母,住了一夜出发到普陀山。1987年暑期的普陀之旅令我终生难忘,一如几天之前的湖州之行。

沈泽宜最早来武义也是1987年。他是去丽水参加一个文学活动,知道我所在的武义二中靠近丽水,特意拐道柳城呆了一夜的。他对瓯江水系宣平溪盆地的山水民俗赞不绝口,说体验了宣平的古风和纯朴对读懂读透我的诗歌很有帮助,当老师看见那圆拱门和两棵参天桂树,知道湖畔诗人潘漠华就是该校首批学生,对我言近旨远地鼓励一番。张坚校长知道他就是我言语文章中心心念念的名师,时间仓促也要请次饭,老师悄悄告诉校长要欣赏我,要我珍惜。

1995年,沈泽宜老师(中)来武义参加“台山笔会”。

沈老师隆重来武义是1995年10月,那时我是县文协常务兼秘书长,副主席钟发品担任乡长的云华乡台山寺塑起浙中第一大佛,并在山脚静妙水库边造起台山宾馆。刚换届不久的县文协决定在台山宾馆和台山寺举办一次文学笔会,我专门邀请了沈老师。当时的沈老师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与北大师兄弟谢冕、孙绍振齐名的顶尖诗评家,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聘请的浙江诗歌年度总评主笔,浙江省作协聘请的浙江文学院特约研究员,湖师院最有才华的顶尖教授。县文协组织了20多位骨干上台山,沈老师的文学讲座当然是他们经历的最专业精彩的讲座。当时《武义报》推出的雷军美、陈小如等人文章惊艳一片,当时热衷文学的鲍江鸿、李哲峰、麻晓峰、徐亮等都身心投入参加笔会。晚饭后是卡拉OK和歌舞,每人都以能与沈老师伴舞合唱为荣,大家以文学的名义在台山宾馆幸福地住了一晚。沈老师在文体方面的爱好特长是全能的,湖师院每届校运会教工组的跳高、跳远、短跑几乎被他包揽,游泳、唱歌、跳舞、骑自行车等非常出色。或许沈老师太优秀了,老天爷要奖励他起起伏伏的坎坷挫折,以考验他是否配得上承受的苦难。

1995年是沈老师与武义特别密切的一年。他开始写作并在此后赢得终生荣誉的诗集《西塞娜十四行》,许多章节在《武义报》首发。“台山笔会”后,他写了整版文章《武义行》在《武义报》发表。《武义报》全年副刊还发表了他多方面的文章,县文联会刊《武川潮》也发表了他的众多诗文。应该说,沈老师的人文作品提振加持了声誉鹊起的《武义报》和《武川潮》。

沈老师的人生轨迹主要在湖州、北京、陕北、杭州、嘉兴等地游走运行,历尽风雨沧桑和酸甜苦辣,所以也每到一地能很快入乡随俗进入角色。大概2000年左右,沈老师来武义游玩,正遇上我要参加朋友儿子娶亲婚宴。我说,沈老师,反正我们都是单身,就作为一家人一起参加我朋友儿子的婚宴吧。他欣然点头置身人海,瞬间扫荡了他长久面对的孤独和寂寞,宴后领了喜糖还手舞足蹈。2006年左右,沈老师来武义游玩并与我商议出版《西塞娜十四行》事宜,我带头资助。记不清哪一年了,也就出版《西塞娜十四行》诗集不久吧,沈老师来武义散心,饭后到卡拉OK厅放歌慢步是他最拿手沉浸其中才情四溢的时段。我叫了几个文青,还有在杭州做外贸的表弟及其音乐学院毕业的女友,和沈老师伴舞很享受,和沈老师伴歌要有一定的天赋和专业训练,那晚多位女孩与他伴唱不尽兴,表弟女友伴唱几曲榫卯默契气氛生变,老爷子如同回归北大才子的妙龄时光。

老爷子回湖州,我叫他乘表弟及女友的车捎带。过了一段时间,表弟说沈老师给他女友寄了几封写满十四行诗的书信,让他们有些惊奇忐忑。我说沈老师是位抒情诗人,有了美好人文美好事物容易打开诗歌闸门,犹如欧美影片浪漫骑士喜欢在女神窗口或楼下弹琴吟唱。我表弟也喜欢文艺,说他对沈老师也很尊敬,那次回杭是直接把沈老师送到湖州的。

1995年暑假,我到湖州拜望沈老师,他刚搬入阡陌小区新居不久。老师新居雪白闪亮,客厅宽敞,阳台摆放一盆艳丽喷薄的映山红,书房挨墙叠放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新诗集。排队索求老师诗评写序,期盼进入老师主笔浙江诗歌年度总评视野。老师挨着书桌静坐,打开尘封书稿笔记朗诵食指的诗和他自己的诗,特别深情吟诵写给北大女同学林昭的诗,学生静立书桌旁侧,读完诗师生和映山红一起合影。那天老师妹妹难得从太原回家,他把妹妹赶到女同学家过夜,安排我在新居书房过夜,还半夜起来给我盖掖被子。第二天一早老师上菜市场买虾和蚕豆,亲自做蚕豆虾饭,中午哥妹和我一起欢喜吞咽喷香虾饭,老师手舞歌吟赞不绝口,我享受过程仿佛看见太湖三宝和湖州三绝在眼前畅游浮现。

……1998年年底,湖州师院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借此机会,我叫湖州粮油蒸谷厂发小在白蘋洲酒店摆了一桌,携沈健、伊甸、邹汉明等校友陪沈老爷子吃饭。那天我们在长兴县城换多个酒店通宵喝酒,是放纵也是逃避。把沈老师残酷扔在白蘋洲酒店边公路,呈现老师命名的“南方生活流”诗歌经典画面。

沈老师出席2001年10月湖州举办的21世纪首届现代诗歌研讨会。

2000年以后,沈泽宜老师初次查出肠癌,我没有及时得知。2010年以后再次查出旧病复发,我比较牵挂,几次带寿仙谷孢子粉前往探望,他说服用了孢子粉似乎有点效果。沈老师在病榻上鼓励我写诗,并且几次为我评诗。2013年圣诞节,沈老师在养病中为我重拾诗笔发来短信:“子和,我已经第三遍读你的诗了。你能重归诗门,我异常兴奋,毕竟在所有语言形式中最重要的是诗歌。可以说你是厚积薄发,半生感慨尽入其中,耐读。十多首诗中,像《孤独的毛竹》《那头老黄牛》《下埠口的水碓房》《知青井》《坎儿井》都是很有味的好诗。你应该继续写,当头等大事来写,并且逐渐扩大题材领域,你会写得更好的。加油!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沈泽宜。”

我一趟趟往返武义和湖州之间,有朝拜,更多是师生情谊的探望。我在《武义报》上持续几十年刊登老师重要诗歌和诗论,等于一次次接老师来武义人文交流和布道。沈老师在北大念书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创作的大字报诗歌《是时候了》,被誉为1949年以后十大影响力诗歌。他一生向往美好及理想国,心游物外知行合一,矢志不渝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真善美的一切并为之歌吟献身。沈老师历经坎坷坚定对美好诗歌的热爱,创作出版诗集《西塞娜十四行》《沈泽宜诗选》《〈诗经〉今译》、诗论《诗的真实世界》《梦洲诗论》等。

沈泽宜老师的人生故事可以用宏大叙事甚至史诗描绘,本文只能呈现一鳞半爪蒙太奇穿越笔法的片段。他在陕北子洲呆了11年,子洲是他的第二故乡,有众多热爱他的学生和深刻铭记的土地。沈老师患病,陕北学生两次筹资来湖州探望并帮助老师出书。沈老师病故,一半骨灰送回子洲,陕北学生自发筹资买地,在大理河畔给老师修建矗立大理石雕塑的陵园,能享受如此殊荣的中外诗人为数不多。对老师的情感,陕北学生好像比浙江学生更加深厚真挚。

学生呈上献诗《大理河畔的纪念碑》:

仿佛1958,忽至2014

陕北子洲,坐北朝南

沈泽宜老师像平躺的马头琴

东西走向的大理河畔

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的学生们给他建陵园立碑

他至死燃烧追求理想尊严的激情

大理河流淌他一生的苦难和忧伤

……

大理河畔也该为拦羊老汉塑像

他是学生娃奋斗终生的领路人

沈老师过了河就扑入人民心坎

11年呕心沥血成师生拥戴的名师

唱起溜溜信天游学生家长都加入合唱

他配得上一生承受的苦难沧桑

大理河是他的西塞娜给他抚慰坚强

流过他心头汇入有太湖苕溪的故乡

0 阅读:4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