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行江苏分行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始终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粮食生产、农机装备升级、农资供应和粮食加工流通仓储等领域的服务力度,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驾护航。截至10月末,农行江苏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7000亿元,粮食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超300亿元。
全面摸排需求备足资金“钱等粮”
“今年是个丰收年,预计能收购稻2000多万斤,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有了农行南京六合支行发放的300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也不用操心秋粮收购资金不足了。”南京市六合区广涛运输服务部的粮食经纪人周先生说。为保障秋粮收购顺利进行,农行南京六合支行提前对接粮食经纪人客群,了解金融需求,运用惠农e贷、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帮助粮食经纪人解决资金难题。
“农行江苏分行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经纪人的信贷政策倾斜,并与政府担保机构合作,为粮食经纪人提供信用担保,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同时,提供结算、支付、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帮助粮食经纪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农行江苏分行相关人员介绍。
除了粮食经纪人之外,粮食收购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有“淮海粮仓”之称的徐州,秋粮收购正值高峰期。“现在我们所有粮仓都开放了,今年稻谷质量好,产量增加,较去年我们的收购量也有所增加。”徐州新沂某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粮食收购量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但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面临着秋粮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
针对该米业这类秋粮收购企业需求急、用款时间短等特点,农行徐州分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建立“新沂稻麦种植特色农业”“新沂粮食收购特色农业”等“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项目清单,对粮食种植户以及粮食收购企业提供便捷贷款,全流程提升效率,保证及时解决辖内农户和企业的资金困难。
除了常见的稻子、小麦之外,大豆也是秋粮收购的作物之一。位于睢宁双沟镇的徐州市共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耿勇一边忙着过称,一边用水分仪检测大豆含水量,三五辆满载大豆的卡车有序而入。“这是我收购大豆的第七个年头,今年的大豆收成格外的好,颗颗圆润饱满。”耿勇介绍,作为当地头部大豆收购方之一,他预计今年公司将收购大豆100万斤,按每斤平均约2.52元,资金需求达到252万元。收购高峰期的大量资金需求让耿勇犯了难。
农行徐州睢宁双沟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公司的资金需求后,积极对接,快速走访,仅用三天时间就为耿勇放款100万元。“一开始我还为收购资金发愁,有了农行的100万贷款,我们购置大型粮食烘干机,扩大收储规模抓住今年这波好行情。”耿勇说。
农行江苏分行相关人员介绍,为全力保障今年秋粮收购,该行组建秋粮收购专项服务团队,推动政银合作,持续对接农发行、农业农村局、粮食局、财政所、粮库、粮食购销企业等,重点摸排梳理辖内百亩以上种植户和重点经纪人清单,逐户落实服务工作。此外,该行继续按照“一客群一方案一关键人一责任人”的对接模式,通过下乡驻点、集体座谈、惠农活动等形式,了解秋粮生产形势、市场行情、资金需求,保障耕、种、管、收、烘全链条金融供给,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创新信贷产品,激发农业主体活力
“今年,在农行资金支持下全换了新机器。”江阴雪峰农业合作社的程老板介绍。作为当地的种粮大户,以及致富带头人,今年刚入秋,程老板就遇上了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农行无锡江阴分行的客户经理获悉此消息后,经过了解,为其申请了“农抵e贷”。“170万的贷款2天就到账了,原本存在账上准备还贷的钱,如今又可以用来扩大生产和仓储规模了。”
面向程老板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今年,农行无锡江阴分行创新推出“村致富带头人项目”和“农村集体贷款”,将惠农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通过走村串户、包村入户实现整村项目化建档,批量为农户们提供授信,足不出户就能申请贷款,切实提升助农效率。至目前,已完成16个行政村的授信审批工作,累计建档159户、总授信5780万元,并为13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放贷款共计1.2亿元。
今年,泰州姜堰区苏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1700亩农田迎来了丰收。“农场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农行给予的资金支持。”苏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朱爱红说。今年,朱爱红想扩大种植规模,但没有有效抵押物,又不了解相关政策。农行泰州姜堰支行客户经理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她的资金需求,上门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后,为其开设绿色通道,针对抵押物不足、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利用农行的“惠农e贷”等信贷产品,成功化解了农场抵押物短缺的难题。
目前,该行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已从当初的“金农贷”5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粮农e贷”等组合贷款320万元。“有了贷款支持,我们扩大农场规模的底气更足了,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农具都备好了。”朱爱红。
随着农业智慧化、机械化进程加快,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泰州靖江市靖城镇光明村的种粮大户谢志站在自家农场地头,和农行客户经理交流今年的收成。“有了农行的贷款,无人机、农药化肥等都及时用上了,粮食收成很不错。”谢志从事粮食种植十余年,经营一家家庭农场。他说,今年年初,拿到了农行发放的50万元贷款,有了这笔钱,农场交了土地流转费、引入了无人机、购买了农药化肥等农机农资,种植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为全力支持秋粮稳产丰收,农行泰州靖江支行组织青年突击队走进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们深入交流,了解粮食收成、金融服务需求,打造“粮食种植特色产业项目”,为37户种粮大户提供资金支持1900万元。
覆盖全产业链,护航农业产业发展
“农行在我们款项结算上真的是帮了大忙了。”江苏大江粮食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道。据悉,该企业是南通如皋市长江镇一家从事粮食、食品、农产品销售为主的企业。
正值秋粮收购关键期,该企业向上游供应商购买了一批稻谷,但由于企业本身流动资金不足,下游的应收账款又未能及时兑现,导致无法按期支付资金给上游企业。了解到企业情况后,农行南通如皋支行主动对接,为其制定“云链保理”整体服务方案,及时将资金通过“中企云链平台”支付给上游供应商企业,及时解决应收账款的难题,维持“资金链”的稳定。目前已成功为上游供应商投放资金4000万元,下游供应商已达30多家。
依托科技金融,农行江苏分行串联起秋粮收购企业上下游供应商。此外,该行金融服务逐渐深化链式金融服务,向上延伸至农资、农机、农技领域,实现农业全产业链覆盖。
在扬州江都,金世纪(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主研发生产的多种型号“迪玛驰”拖拉机排列整齐。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技术融合装载上北斗导航九道工序耕种技术与装备,形成数字化“九合一”耕播机组,实现拖拉机与耕作施肥播种联控技术突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该公司项目成立之初,我们就主动上门对接资金需求,经过多轮研究,为公司‘量体裁衣’制定完善融资方案,发放贷款3090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4075万元。”农行扬州江都支行客户经理介绍。目前,迪马驰拖拉机耕播机组已在全国多地开展大面积实践应用,总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超10万亩。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聚焦农业产业链发展,涉农企业正在打通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链路,从单个生产环节,转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来到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某现代农业公司的大米生产基地内,稻穗经过收割脱粒,送入精加工车间,再经由烘干、碾磨、抛光等多道智能工序后,装入特殊设计的包装,这款苏州地产大米等待着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农行苏州吴中支行2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该公司不断推动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生产基础,进行田块整理、挖掘田间沟渠等。引进全自动烘干流水线、升级原有设备、新建稻谷冷藏保鲜库等提升全加工链水平。此外,在农行苏州吴中支行介绍下,该现代农业公司与某精密设备制造公司合作,研发投产特色品牌大米数码印罐和充氮灌装的专利包装生产线,实现了大米包装罐的批量个性化定制。双方围绕“米宝诞生记”文创主题,设计并推出系列特色罐装大米产品,在多项活动上广受群众好评。
从抛秧入土,到口口“香”传,南通博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集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现代化贮运、品牌化营销的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其中,该公司的全自动稻米生产流水线也成为当地文化旅游路线中的重要一站。
在这里,大米成功“变身”离不开农行的支持。春耕季获得农行南通海门支行100万元“小微贷”。为保证秋收,9月初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发放200万元“抵押e贷”贷款。如今,稻米已飘香,一批批从博涛农业走出的海门大米不仅会被送进江南造船厂、中天钢铁等大型企业,还会销往全国各地的餐桌。
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链条,农行江苏分行逐区域梳理乡村产业资源禀赋和客户资源,不断加大融资供给,融合产加销、农文旅等全产业链环节,将乡村产业领域做深做透,到10月末,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助力农村生产从产量农业迈向高效农业、从传统耕种变为品牌农业。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