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海安产业扬帆

金台资讯 2024-12-03 11:47:17

徐晨曦王继亮

编者按:今年是南通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40年来,南通市坚持江海联动开发、内外开放并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成功跻身GDP万亿之城,下属区县“七虎”竞逐。面向未来,南通正把沿海发展作为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为此,人民网推出“南通,向海40年”系列报道,本篇聚焦海安市。

不久前,50车满载1300吨商品的中国—阿富汗直达货运重启班列从海安商贸物流园发车,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终抵达阿富汗海拉顿站,全程7000公里。截至10月末,该物流园累计发出的国际班列已达19列,保税物流板块中进出口贸易额达2.2亿美元,进出货运量13万吨。

在南通下辖县区中,不临江、无海港的海安曾长期处于交通末梢。海安非但不“认命”,反而在12年前喊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发展口号。如今,数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沿海高速、启扬高速穿城而过,574公里内河航道直通大江大海。

当前,海安正凭借交通之变、物流之盛,引领产业发展扬帆远航。今年前三季度,海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3.6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包含物流在内的服务业增加值达473.8亿元。

交通之变

200公里,1小时28分钟,这是海安站到上海虹桥站的物理距离和车程时间。每天近80列G或D字头班次往返,为海安人杨军往来上海做生意提供了充分便利。

时间拉回40年前,杨军对海安的交通闭塞记忆犹新。苦于交通落后,彼时的海安人靠脚蹬自行车,每年将百余万只肉鸡销往苏南和上海,成就了“百万雄鸡下江南”的时代佳话。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杨军到南京上大学时,海安还没有通火车,“要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大半天才能到”。

2004年,新长铁路通车,海安不通火车的历史得以终结。这条铁路北起徐州新沂,南至湖州长兴,是当年连接苏中、苏北地区的主动脉。这让敏锐的海安人嗅到了其中的发展机会——从位置上讲,海安西边是扬州、泰州,北面是盐城、淮安、连云港,一个连接苏中和苏北的“枢纽”构想跃然而出。

着眼在县级层面构建“大交通”格局,海安于2012年大胆提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此后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布局,为物流发展和产业壮大创造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2020年,随着沪苏通高铁、盐通高铁相继通车,海安进入“高铁时代”。同年,通往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宁波港的铁海快线班列也顺利开行。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盐通高铁交会相逢,海安成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长三角南北交汇、沟通江淮的商贸集散中心,更是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大都市通勤圈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截至目前,海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86公里,公路成网成环;1小时通达洋口港、大丰港、南通港3个深水大港,连申线、新通扬线一纵一横两条千吨级航道在此交汇,水运扩容扩能,综合立体的“公铁水”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物流之盛

曾经的交通短板得到拉长,顺势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围绕铁路枢纽做文章,2013年成立的海安商贸物流园,是让‘物流天下’设想逐步成真的关键。”海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海安牵手上海铁路局开启“路地合作”,在商贸物流园内共建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

2020年,海安开通长三角首条南向国际货运班列,商贸物流园也成了江苏中欧班列开行和推进跨境贸易的重要载体。今年10月31日,中国—阿富汗(海安—海拉顿)直达货运班列重启发车。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安商贸物流园铁路到发量达200.2万吨,增幅36.13%,累计开行国际班列19列。

10多年来,海安也在同步谋划内河航运,推动多式联运。2014年,当地投入1亿元建设拥有4个1000吨级泊位的凤山内河码头。2016年,凤山码头建成投入运营,开展江海河联运业务。2021年10月,海港ICT海安项目正式开航,凤山港与上海港实现“沪海同港化”运作,为周边企业抢滩出海提供新渠道。据凤山码头工作人员张逸介绍,今年前10月,该码头已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4.5万标箱。

如今的海安,智慧物流指挥中心、铁路物流基地、顺丰速运中心、邮政区域集散中心汇集。现代化的仓储设施、高效的配送体系,让海安成为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

多重机遇叠加,“枢纽海安”被寄予厚望。2023年10月,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视察海安商贸物流园,要求园区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建好用好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期货交割、现货交易等功能平台,推动配套企业集群集聚,塑造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海安商贸物流为承载地的南通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这是南通物流枢纽领域首张国家级名片,也是江苏首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产业之强

“海安已形成物流成本‘洼地’,吸引了各类产业快速集聚。”海安市发改委经济合作科科长韩宇介绍,目前,该市已形成以化纤、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零部件、功能膜材料、新能源、电子类元器件等十大产业链为主的发展体系。

位于海安滨海新区的龙源电力蒋家沙海上风电项目,曾是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自2017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产出清洁能源超45亿千瓦时,纳税1.48亿元。

“从首套单桩安装完成到并网发电,用时仅14个月。”江苏海上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当年得以快速建成,离不开当地的公水转运优势,“风机设备体积大,设备从洋口港、大丰港等港口卸货,驱车1个小时便到达海安,大大节约了项目建设的时间,保证了项目如期完工。”

从海安滨海新区出发,沿G328国道向西近50公里,便是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术总监杨仁广指着车间里一台足足有五层楼高的“大锤子”介绍,“这是国内首台套海洋液压打桩锤,总重约360吨,单次最大冲击能量2500千焦。”作为海洋工程建设的核心装备,其产品尺寸大,吨位重,“海安的物流长板,帮我们缩短了交货周期,每年可节约物流费用90万元。”杨仁广说。

华东地区塑料产业基础雄厚。作为首个落户海安商贸物流园的实体化大宗生产原料现货市场,季铭国际塑料城去年10月奠基,一期项目28栋商办用房已于近日建成投入运营。

“我们选址海安商贸物流园区,且紧靠保税仓和期货交割仓,无论是生产国内塑料还是进口塑料都非常方便,降低了商户的经营成本和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季铭国际塑料城董事长莫海峰介绍,塑料城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100亿元,带动5000人创业、就业。

从交通末梢到物流枢纽,从经济洼地到产业强市,海安努力将枢纽优势转变为产业胜势。2023年,海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27亿元。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榜单中分列第27位和30位。

相关报道:

深水大港启东圆梦

海门开发区的“三级跳”

江苏如东:向海而兴“如日东升”

1 阅读:13

金台资讯

简介: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认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