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萝卜快跑”据说已经几百辆了,24小时无休息的运行,导致武汉出租车司机对其恨之入骨。而如今“萝卜快跑”已经在香港投放了,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大家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4年12月初,萝卜快跑拿到了香港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可是首个右舵左行地区的牌照,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萝卜快跑正式吹响了全球化扩张的号角,但是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试点?因为香港是亚洲的金融和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拿到这张牌照,相当于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也侧面证明了萝卜快跑的技术实力。
百度在香港发布了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新版本,这摆明了是要秀肌肉,向全世界展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萝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算是有了技术支撑。
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道路交通规则、法律法规、市场环境都存在差异,萝卜快跑要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适应这些差异,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比如香港是右舵左行,与内地相反,这就需要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调整;再比如,不同国家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和运营都有各自的规定,萝卜快跑需要逐一满足这些要求。
宏大叙事固然激动人心,但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体验上,今年7月,记者在武汉亲身体验了一把萝卜快跑,结果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叫车难,记者在武汉园博园附近尝试叫车,等了将近50分钟,最终订单超时取消,后来一位保安大叔告诉记者,想要体验萝卜快跑,最好去三环外,因为那里路况简单,行人少,更容易叫到车。
这说明萝卜快跑的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路况简单的区域,即使到了三环外,也并非立马就能上车。
但是在一处上车点观察到,平均不到三分钟就会有一辆自动驾驶的车辆经过,但是下客以后并不能立刻上乘客,乘客还是需要等待后台的安排,工作人员也解释就是因为高峰期所以需求量大,所以出现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
好不容易坐上车,体验如何呢?据记者描述,车内环境还不错,空调很足,还有娱乐功能。
行驶过程中,车辆加速平稳,转弯精准,遇到行人和宠物也会及时避让,但问题是,为了体验这半个多小时的无人驾驶,记者足足花了90分钟才叫到车。
这90分钟的等待时间,无疑会大大降低用户体验,而且,萝卜快跑在武汉的低价策略并非长久之计,主要依靠补贴,一旦补贴取消,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
萝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和用户体验,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克服技术标准、法规环境、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挑战,要赢得用户,就必须提升服务效率、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用户体验。
当然自动驾驶是无人驾驶车辆的基石,萝卜快跑需要不断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应对复杂的交通场景,确保行车安全。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它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然而,从理想走向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萝卜快跑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无人驾驶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成熟,无人驾驶终将成为现实,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