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日发布《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这是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本次集采将于2024年12月19日由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现场开标。涉及美笛医疗、科利耳、诺尔康、领先仿生、力声特5家企业。有分析指出,集采降价后手术量有望提升,实现以价换量。
价格降幅备受关注
此次纳入集采的人工耳蜗耗材包括植入体以及言语处理器。全国共有456家医疗机构填报了人工耳蜗类耗材采购需求,其中植入体采购需求量11239个,言语处理器采购需求量10943个。人工耳蜗类植入体(支持3.0T核磁)最高有效申报价格为60000元/个;言语处理器最高有效申报价为15000元/个。申报企业涉及美笛医疗、科利耳、诺尔康、领先仿生、力声特共五家企业,其中,诺尔康和力声特2家为国内厂家。
本次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为进一步保障人工耳蜗类相关耗材产品长期及稳定的售后服务,采购文件还对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人工耳蜗类相关耗材产品的保修期作出了明确要求,并研究在医保支付政策中对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予以支持。后续拟建立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登记系统,确保使用数据真实可追溯,规范企业售后服务行为。
我国约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耳聋的有效方法,但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国产人工耳蜗售价约7万至14万元,进口产品价格约10万至30万元,此次集采纳入的人工耳蜗价格降幅备受关注。
此前,国家已经组织进行了四批高值耗材集采,涉及冠脉支架、人工髋关节、膝关节、骨科脊柱类、人工晶体,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从60%到93%不等。据央视新闻报道,近年来,已有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昂贵的价格是将其纳入医保的主要障碍,即使一些地方将之纳入医保报销,自付部分也是很大一笔费用。如果通过集采能够大幅降价,全国各地将之纳入医保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听障患者将获得大幅降价和医保报销的双重利好。
集采后市场有望扩容
人工耳蜗技术壁垒高,行业中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目前国内获批的人工耳蜗类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包含进口医疗器械和境内医疗器械)共38个,涉及企业包括奥地利美迪医疗电子仪器公司MED-ELElektromedizinischeGeräteGmbH、科利耳有限公司CochlearLimited、美国领先仿生有限公司AdvancedBionicsLLC、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弘鼎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市场层面,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人工耳蜗市场的主要份额。美迪医疗、科利耳、领先仿生三大外资企业占据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2年,科利耳市场占比27%,领先仿生占比9%,美迪医疗占比33%。诺尔康、力声特等国产品牌近年来快速发展,其中,诺尔康占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人工耳蜗市场渗透率尚低,集采后市场或有望以价换量。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规模达9.5亿元,2023年约超1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以18.8%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5年到2030年,年复合增速将达12.9%。国泰君安研报指出,集采后市场有望扩容,国采替代亦有望加速。
新京报记者刘旭
校对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