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影集团消息,2024年12月3日15时05分,著名作曲家黄准在上海华东医院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8岁。
编者按:本报于2023年2月2日曾刊登报告文学《一朵琼花分外红——电影〈红色娘子军〉诞生记》一文,其中一章就详细叙述了黄准为电影《红色娘子军》创作主题曲《娘子军连歌》的过程。在此我们将这一章节重新发布,以纪念这位优秀作曲家、艺术家。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这首已成经典的《娘子军连歌》曾经唱遍全中国。创作这首歌的是作曲家黄准。黄准12岁参加革命。在延安,冼星海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黄准曾荣膺2009年度“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和第七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3月6日,黄准老师在华东医院检查身体时接受了我的采访。那天谈得最多的就是她当年创作《红色娘子军》主题曲的经历和体会。
1959年初春,当《红色娘子军》定稿后,谢晋要选一个富有经验的作曲家担纲影片作曲。因为他知道,插曲不仅能为电影增色,而且将成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剧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红色娘子军》是战争影片,插曲对于烘托气氛、点明主题尤显重要。
谢晋在电影厂找到了黄准,激动地说:“我拿到了一个好本子,你有没有兴趣为它作曲?”此前,黄准为他拍摄的《女篮五号》创作的插曲《青春闪光》很受观众欢迎。然而,黄准这次并未像谢晋那样激动,一边接过本子,一边说:“好啊,让我看后再说。”
黄准回家后,和沈寂、谢晋一样,也被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戏剧情节所吸引,当晚一口气读完剧本。第二天,黄准就找到谢晋,说十分喜欢这部作品,愿意担任作曲,但她希望早日去海南体验生活。
在最早的文学剧本中,剧作者选用插曲的本意是在娘子军连成立时由新参军的娘子军演唱队列歌曲。因此,讨论开始,有人提出《红色娘子军》是一部革命题材的影片,插曲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替代即可,这样能使整部片子更有历史感、庄重感。黄准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好,但没有本剧的特点,更没有海南特色。”因此她主张影片《红色娘子军》一定要有一支娘子军自己的连歌,并当众表示:“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的、为群众喜爱的新歌。”
在众人面前“夸海口”容易,而真正要创作出这样一首能流传的歌并非易事。黄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实在太喜欢这个本子了。黄准立即与谢晋、梁信一起乘坐小飞机来到海口。从梁信那里她了解到,1932年8月,刚刚成立一年零三个月的“女子军特务连”与红军一营奉命在马鞍岭进行阻击,迎来了最为惨烈的一战。战斗中,她们留下了一个班的十人打阻击,直至弹尽粮绝,全部牺牲。不久,海南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娘子军只存在了五百天即被迫解散,散落于民间。黄准深深为娘子军的精神所打动。
当晚,他们观看了海南地方戏——琼剧《红色娘子军》。黄准看完演出,不仅对剧中人物、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被剧中的音乐深深吸引。那优美而委婉的旋律,在别的剧种中很少能听到的独特而别致的乐器音色,还有那带有海南风格及特殊效果的打击乐都让她大开眼界,令她惊叹不已。由此她为影片定下了音乐的基调。
黄准前后三次来到海南深入生活,这是一般作曲者很难做到的。
一天,黄准访问归来,脑海中浮现娘子军战士飒爽英姿的形象,她开始了歌词的创作。“向前进,向前进……”然而只开了个头,她却再也写不下去,一连数日在这几个字前徘徊。她曾想放弃创作这首歌,但想到剧中的英雄人物,她又振作起来。终于有一天,黄准来到拍摄现场,当看到影片中党代表洪常青在烈火中英勇就义的场面,影片中洋溢着仇恨的火焰和青春的炽热一下子就让她找到了歌词的内涵,创作灵感伴着以往的生活积累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
经过反复试唱和修改,一段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出现在她的曲谱中。《娘子军连歌》终于诞生了。随着影片的播放,《娘子军连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电影插曲中的经典之作,至今还为人们所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