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新增4亿农民进城,将带来什么变化?黄奇帆说→|2024读懂中国

金羊网 2024-12-03 22:02:35

中国的农民如何增收?“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济现状如何改变?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中国城乡两元构架带来怎样的变化?

12月3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当天下午举行的大会演讲中,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分享了自己关于“推进城乡融合”的看法。

演讲中,黄奇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推进城乡融合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解析。

未来4亿农民可转化为城市居民

《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个要求将极大地释放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改革红利,从而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的发展而奠定基础。”黄奇帆说。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哪些难题?黄奇帆认为,中国经济地理上独特的“胡焕庸线”现象,导致中国30%多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90%的人口,随之出现“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现象,由此带来农户缺少土地、增收难等难题。黄奇帆算了一笔账: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有2亿多户,按一户为三口之家换算,有6亿多人。

如何解决农村地少人多的问题?对此,《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等举措,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黄奇帆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将加快推动农民进城,预计将有4亿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居民。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约为9.3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6.16%。黄奇帆提出,实际上,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涉及约2.5亿在城市里打工、常住但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

他认为,如果解决农民工落户的问题,就能把2亿多人从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黄奇帆预计,再过数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应该提高到至少75%甚至80%,还有2亿左右现在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在进一步城市化后将可以进城。“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等于把中国现有农村人口中的4亿人转化为城市居民。”

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要靠以城带乡

新增4亿农民进城,将带来什么变化?黄奇帆认为,这一变化将带来三方面的利好:

一是随着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具备了条件,乡村振兴也有了产业基础。

“如果实现上述目标,到2035年或2040年,现有农户数量会减少到7000万户左右,户均可达到30亩地,届时在农村推动适度经营规模条件就成熟了。”在黄奇帆看来,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中国小农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将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应用,农业科技推广也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并有效规避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田撂荒化带来的风险。未来,专业务农收入将可以提升到年收入户均10万多元,与进城打工的收入大体相当。“这将是个重大的历史进步。”黄奇帆说。

二是将为新型城镇化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动能,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奇帆认为,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阶段,不利于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如果在未来十年内持续推进近4亿人口进入城镇落户,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消化相对过剩的房地产库存,摊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还将为推动形成一批新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打下基础。”他说。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上还是要靠以城带乡,靠一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超、特大城市带动的城市群、都市圈的有力带动。“这些超级大城市的齿轮带动各类中小城市的齿轮运动,中国经济这个超级大机器才会越转越稳、越转越好。”

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文明占主导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黄奇帆认为,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如果能够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体一样的水平,不仅农民工这一历史现象将实现根本的消除,还意味着中国城乡两元构架将出现质的变化,即由过去由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真正转化为城镇人口占70%、75%甚至80%的工业国。

“中国长期以来农耕文明为底色的社会文化,将逐步被城市文明、市民城市所塑造、改革、颠覆甚至替代,由此带来的原有的农耕文明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健康观念以及意识形态认同等都将进一步发生重大的变化。”他说。

文|记者张璐瑶

图|记者蔡嘉鸿

1 阅读:32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