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据相关数据,2020年至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97人。男女比例为33.9比1,平均年龄19.9岁。另据深圳疾控中心披露,艾滋病感染出现低龄化趋势,初中、高中段病例多次出现,最小一例尚不足13岁。近年来,上海、长沙、西安、南昌、南京、北京等大学聚集的城市,艾滋病感染学生约60%存在网络社交平台交友这一行为。
大学生为何会出现如此高比例的艾滋病感染?《自然》杂志认为,大学生性知识的缺乏,以及对于艾滋病如何预防、发生高危性行为不知如何处理,多性伴侣以及在网上“男男约会陌生的潜在HIV感染者”,是导致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的根本原因。青年学生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监测人群。
对于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科学》杂志建议,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在大学生艾滋预防的成功的应对措施,比如建议在男性学生中广泛推广先进的包皮环切手术。此外,还有艾滋预防医生呼吁,把号称“半年一针,100%预防艾滋病”的艾滋预防新药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优先给在校学生。
2023年青年学生查出艾滋感染3010例,13年累积报告青年学生感染病例已达35704人
一名19岁的大二男生,因肛门出血到北方某医院就诊,一个月后复诊检测发现HIV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这名男生和同学一起到酒吧喝酒唱歌,喝醉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就剩自己一个人,因屁股痛,一摸全是血,后到医院就诊,查出感染艾滋。这是华北某市公布的10例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一例,希望能用他们曾经的经历警示大家。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占当年新报告病例2.7%;2023年青年学生病例的男女比34.4:1,同性性传播84.7%,异性性传播占14.0%。近年来,报告15~17岁的青年学生病例均在400例以上。
此时距武汉某大学学生朱力亚公开自己国内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已过去20年。但大学生群体艾滋病感染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据《中国流行病学杂志》披露的数据:2010到2019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23307例,男女比例为33.9比1,平均年龄19.9岁。男性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男性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点。这个数据看上去女生患艾滋病的几率比较低,调查原因后显示女生多是通过医院检查发现。很多女大学生被感染并没有被发现,等到发觉了大多也已进入工作岗位。
而据相关数据,2020年至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97人。2010年至2023年间,报告青年学生感染病例已达35704人。
中疾控发布的一份报告同时披露,2010年至2019年,包括年轻学生在内的15-24岁人群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41557例。而中国15至24岁年龄段新诊断的HIV病例中约80%是失学青少年。在中国,大多数青少年艾滋病毒感染者为校外青少年,而因为艾滋病感染有“滞后性”,许多失学青少年可能在失学前,已感染了艾滋病。而据调查,部分学生在检测出艾滋病后,会选择退学或者转学。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程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青年学生感染的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了遏制。特别是近5年来基本控制在每年3000出头的水平。不过,目前的感染人数仍不可小觑。如果每年增加3000人,4年大学期间就是1.2万人,校园艾滋病防控形势还依然严峻。”
66.0%存在2个及以上多伴侣行为,南京、陕西多地公布大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数据及感染途径分析
大学生为何会出现这样高比例的艾滋病感染?
去年12月1日,南京市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会议上,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丁洁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1~10月南京新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3例,相隔一年后,南京市最新报告的学生病例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例,为54例,均为男性;除3例通过异性性途径感染,其余均通过男男同性性途径感染。学生病例分布在南京30多所高(职)院校和2所外地高校。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重点人群中,今年新报告的学生病例中86.8%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交友,71.7%与社会人士发生性行为,66.0%存在2个及以上多伴侣行为,11.3%使用过新型毒品。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交友、多性伴侣和发生无保护“男男同性性行为”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风险因素。
丁洁认为:“学生接受艾滋病相关教育覆盖面不足,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交友、多伴侣和与社会人士发生高危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干预。”
而近年来,上海、长沙、西安、南昌、南京、北京等大学聚集的城市,先后通报本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也证明了这一说法。在这些城市中,艾滋病感染学生约60%存在网络社交平台交友这一行为。西北某地甚至还推出了当地学校的一个感染艾滋的排行榜。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但大、中学生的HIV检出,仍然居高不下。深圳疾控中心曾披露,艾滋病感染出现低龄化趋势,初中、高中段病例多次出现,最小一例尚不足13岁。
调查显示,许多感染个案都存在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经验不足的现象,未能明确拒绝对方不安全性行为或使用药物的要求,导致感染风险大幅增加。
大学生艾滋感染如何预防?应在青年学生中推广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
2019年5月,由中国疾控专家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共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HIVupsurgeinChina'sstudents(HIV在中国学生群体中飙升)”的评论文章称:“导致艾滋病日益严重的一个因素可能是大学前性教育有限。由于中国成绩最好的年轻人中只有三分之一能上大学,大学前教育主要侧重于学术研究。最近的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大学生接受过性教育,但这些教育通常很少(不包括艾滋病毒和性传播疾病(STD)的预防措施),而且内容保守。”
“由于性观念的逐步开放,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持续上升。约60%至80%的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和拥有多名性伴侣。再加上缺乏性教育,艾滋病毒和性病传播风险增加。‘艾滋文化耻辱’也鼓励艾滋病毒阳性者隐瞒自己的状况,从而在人群中形成隐形疾病传播者。另一个因素是社交媒体,它可以增加性内容的曝光率,并方便接触各种潜在伴侣。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社交网络应用程序(Blued)的中国用户中,约有50%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
大学生性知识的缺乏、以及对于艾滋病如何预防,发生高危性行为不知如何处理,多性伴侣以及在网上“男男约会陌生的潜在HIV感染者”,是导致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青年学生近年来逐渐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监测人群。
事实上,各地一直在开始积极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育部联合卫健委推出的《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从2016年起供全国高校免费使用。我国约有11个省份的52所高校设立了HIV检测试剂自动售卖机,供学生购买后自行检测。2019年教育部和卫健委要求将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纳入中学教育,并对课程和课时做出具体规定,但各学校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尽管对于青年学生的预防与宣传,已进行了数十年,但实际成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对于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科学》杂志曾在评论文章中建议,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在大学生艾滋预防的成功的应对措施。比如美国性病诊所会设有学生专门项目,为感染风险较高的学生或要求进行艾滋病毒检测的人,提供暴露前匿名预防。
再就是建议在男性学生中广泛推广先进的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术被称为防控艾滋病毒(HIV)的“外科疫苗”。据南非最新医学报告表明,广泛开展成年男子包皮环切手术在未来的20年里阻止南非140万HIV的新感染,并使80万人免于死于艾滋病。目前非洲多国均在进行广泛的包皮环切手术运动。但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对包皮环切手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认识显著不足,有针对性的包皮环切手术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除了物理上的包皮环切术,已有艾滋预防医生公开呼吁,将号称“半年一针,100%预防艾滋病”的艾滋预防新药“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优先供给在校学生。这款一年两针的药物,在日前的最新临床试验中报告具有100%的疗效,证明了其作为预防HIV感染重要新工具的潜力。
青年学生的艾滋感染,除了知识的普及,还需要有效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将艾滋病从学生中早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