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件旧袈裟在北京拍卖,却无人问津,一男子觉得蹊跷,花9万买下。回家后发现,袈裟内有隔层,剪开一看,竟装着一块旧被子。没想到这块旧被子几经转手,最终以1.3亿的天价售出。 信息来源:2020-09-11扬子晚报网一《乾隆""裹尸布""被拍天价?专家:真假有待商榷》 古玩界还真是不好混啊,这种捡漏的事情完全就是考验的是运气。 1.3亿!你没听错,就是九个零后面再加个一三。这可不是什么一线城市学区房,也不是什么限量超跑,而是一件“破烂”玩意儿——一块裹尸布。 故事还得从2005年说起,一个北京的拍卖会,一件普普通通的旧袈裟,无人问津,最后被一个叫秦先生的哥们儿以9万块的“白菜价”收入囊中。接下来的事,让整个收藏圈都炸了锅。 2005年的北京,文物拍卖市场风生水起。无数宝贝在拍卖台上轮番登场,吸引着各路藏家。在一场看似普通的拍卖会上,一件破旧的袈裟显得格外不起眼。它暗淡的色泽,残破的布料,怎么看都像是一块废弃的裹尸布,更别说9万的起拍价,连个问价的都没有。拍卖师无奈落槌,宣布流拍。 然而,这件被众人冷落的袈裟,却引起了一位名叫秦先生的注意。他可不是什么土豪,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就是个热爱历史文化的普通玩家。在无数次博物馆和拍卖会的熏陶下,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觉得这件袈裟背后,肯定有故事。 9万块,对当时的秦先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几乎要砸锅卖铁。但他还是咬咬牙,借钱拿下这件袈裟,带着这件“破布”回了家。 回到家,秦先生迫不及待地研究这件袈裟。果然不出所料,袈裟内有玄机。一层不起眼的隔层里,藏着一块精美的旧被子。这可不是普通的被子,而是一块缂丝陀罗尼经被。上面的梵文工整精美,缂丝工艺更是叹为观止。 即使秦先生不是专业人士,也能看出这玩意儿不简单。为了进一步确认,他找了文物专家鉴定。第一位专家却让他大跌眼镜,说这袈裟不值钱,建议他赶紧出手。 秦先生觉得这专家有点不靠谱,话里话外感觉另有隐情。于是,他又找了另一位文物局的专家,这次终于真相大白。这块缂丝陀罗尼经被,竟然是乾隆皇帝的裹尸布!它的出现,填补了清代墓葬文物研究的空白,也揭开了孙殿英盗墓事件的一角。 当年,孙殿英盗取了大量皇家陵寝文物,这块经被因为其貌不扬,被盗墓贼随手丢弃,得以流落民间。 2008年,秦先生把这块缂丝经被再次送上拍卖台。三年时间,它的价值已经天翻地覆。最终,以6550万元的天价成交,秦先生一夜暴富。但这还没完,几年后,这件缂丝经被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价格更是飙升至1.3亿元,让人瞠目结舌。 秦先生这次“捡漏”,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他有胆识,敢于下注,这9万块可不是谁都敢花的。 秦先生的经历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与古董鉴定专家和佛教大师的交流,也曝光了文物鉴定和价值评估的复杂性。有人质疑专家最初的低估,也有人探讨这件文物的真正价值。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