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国专门从德国进口了一台压缩机,谁知不久后就出现了故障,德国更是说,修可以,拿出3000万,还要修半年的时间,这时我国一位64岁的焊工生气了,直接表示给我20天,我将这台机器修好。 在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浩浩荡荡的进行着,我们这时候引进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而从德国进口的一台压缩机,本以为会让我国的生产效率上涨。
可是谁能想到,这台压缩机刚运来没多久,就出问题了。
但是这时候的我们,技术还没有那么先进,对于这台压缩机,不知道怎么修理。
所以我们只能让德国来帮忙,而德国也直接说,修这台机器,得花3000万,还要等大半年的时间。
这对我们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可是不让德国修,自己也不会修,所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就在这时,一位叫杨建华的老焊工站了踹,说自己二十天内就能修好。 杨建华从1970年代就开始在沈阳鼓风机有限公司工作,可谓是经验丰富。
他刚工作,就以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为榜样,立志成为一名好工人。
而且在工作中,他还自学过许多专业理论,当他看到德国的压缩机时,他不相信,中国人修不好这台机器。
他早就听说这台压缩机是从德国进口的,而且维修费用高昂,时间还长。
所以他就站了出来,说自己一定会将这台压缩机修好。
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他能二十天内修好。
可他之后每天就对这台压缩机进行研究,而且为此还研究了压缩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他就是要从源头开始研究,看看是哪个部件出了问题。
后来还真让他研究出来了,他发现问题就出现在外壳上。
随后他立刻做出一个全新焊接的压缩机外壳,这时候人们都在想,这到底行不行。
毕竟德国先进的压缩机,外壳肯定是十分顶尖的,用焊接技术能修复吗?
不过他做的外壳,用在压缩机上,还真的修好了。
他的机壳,也让中国在机壳上,有了更大的成就。
而后来他的成就更多,他研究出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并且入生产应用。
在2007年,他的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建华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并且他还帮助我国培育了很多的人才,一直在带徒弟,他开过培训班。
本来在2013年,他已经退休了,可是后来又返聘,继续培育人才。
他的学生,有的也获得很多获得奖项。
他为我国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这样的一个人,知道他的却很少。 信息来源:《劳模风采·2000年全国劳模|杨建华:“中国焊接机壳拼装第一人”的精彩人生》中工网2024-10-05 09:3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