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骊:寻求戏剧的女性表达

中国新闻网 2024-12-04 16:57:52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袁牟知博)在现代京剧《浩然成昆》中,李琴是一位建设成昆铁路的铁道兵工程部女兵,她聪颖、坚毅、无私,在那段艰难又激情的岁月洒下汗水、奉献青春,也历经与爱侣阴阳两隔的伤痛。这是国家二级编剧、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四川省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副主任李骊笔下的女性角色,也是“另一个李骊”。

1985年,李骊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她驾驭文字的天赋自小便有显现,四年级时,她开始投稿并在《课堂内外》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3岁时,李骊在《现代中学生》上开设青春小说专栏,笔耕不辍、期期不误。2003年,李骊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李骊回忆,2008年,她决定前往攀枝花市开启自己的编剧生涯。彼时川剧的发展历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巅峰期,正处于短暂的蛰伏之中。年轻个体的发展难免受大环境所牵动,李骊怀着迷茫、忐忑的一颗心,一步步探索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偶然一次作品参赛,李骊与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结缘,此后便经常参加四川省剧目工作室举办的戏剧创作者交流会、培训及比赛等活动。“抱团取暖”和前辈们的指引帮助李骊找回了内心的安宁,潜心创作。

努力,是李骊对她天赋的注解。十余年间,李骊把她曾笑言的那句“像科比一样,看更多攀枝花早上4点钟的样子”化为实际,创作出现代京剧《浩然成昆》、话剧《雅砻江水天上来》、乡村振兴话剧《有光的地方》、攀枝花城市主题宣传曲《暖暖》等高质量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文化奖银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四川省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多部剧本签约四川省重点关注剧目。

“诗意化”是李骊的作品常得到的一个评价。这源于李骊长时间受中国戏曲文化熏陶所形成的创作风格,也源于李骊希望创作高于现实的戏剧作品的艺术追求。“可能我的故事情节、结局、人物发展给了观众一些诗意的感觉,也可能是我的个人生活比较梦幻,作品就是我内心宁静、浪漫的写照。”李骊这样回应外界的评价。

李骊从创作初期就着重刻画女性角色,多年间,她的作品持续关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时空中女性的成长。在她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关注女性角色的成长,其实也是在反观自己的成长。”她笔下的女性角色是“李骊的一部分”,她们无一不具有坚韧、顽强、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核,就好像李骊在工作中总是“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意识到很多女性有很精彩的人生,但她们没能够(在历史中)拥有姓名。因此我会更加关注女性角色和女性的故事。我希望我突破性的表达能让更多女性观众觉醒自我意识,追求人生价值。”李骊如是说道。

在寻求女性表达之外,多年间,李骊一直在探索用不同的剧本构造、多变的舞台空间和多样化的观演关系来呈现主题。“像魏明伦老师、徐棻老师等都是在戏剧革新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特别喜欢他们的戏,也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创作。”李骊认为,正是前辈的成果激励着她尝试戏剧创新,而面对失败的可能性,她很坦然:“尝试的过程其实就是戏剧创作者的乐趣,这个过程会不断激发你的各种灵感,激励你继续走下去。”

回望十余年创作之路,李骊说:“近十年来,四川戏剧焕发出蓬勃生机,发展繁荣,而我也在专业能力上成长很多,从小品到大戏,从学习到成长再到创新。未来我也将持续尝试给观众带来更多新的呈现。”(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