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火花’,我已尽力燃烧过。如今,当火焰将熄之前,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我要说的话,都录在我《当雪花飘落》的视频里了。希望我的朋友们,多看几次视频,了解我想表达的一切。”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半小时,琼瑶在社交媒体平台留下的最后2分06秒视频中,提到了这样一段话。
画面中,她一袭红衣,视频中的背景掠过她朗诵中提到的雪花、巨浪,她一生的作品,最终以绽放的烟花收尾,并表示将“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情深不寿,寿多则辱。”琼瑶离世前,遗书中也正是提到了不想成为“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于是选择体面地离开。但思虑到这只是个体抉择的她,并不忘嘱咐大家:“健康快乐,活得潇潇洒洒!”
许多网友感慨,琼瑶走时“留下了最后的温柔”。琼瑶用最“琼瑶”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她还留下了巨额的资产。据媒体报道,外界认为,其丈夫平鑫涛于2019年病逝后,琼瑶分得价值6亿元的房产,以及皇冠文化旗下的皇冠影业,保守估计其身家超过25亿元。
几十亿身家
琼瑶原名陈喆,笔名取自《诗经·卫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
出自文学世家,琼瑶是作家金庸的远亲,还是诗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回首过去半个世纪,琼瑶是叱咤风云、影响了几代人的“言情教母”。包括短篇、散文、小说等在内,琼瑶一生创作了100部左右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还珠格格》《烟雨濛濛》《一帘幽梦》《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哑女情深》《花落谁家》等,创作高峰期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不少年轻人在学生时代,都会在课桌里塞上几本琼瑶的书,趁老师不注意,偷瞄上几眼。
琼瑶的作品塑造了几代人的言情观,为没谈过恋爱的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中造梦。她打造的这个巨大的恋爱梦境,自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上世纪90年代,花城出版社拍下《琼瑶全集》的内地版权,版税费已高达300多万元。据《凤凰周刊》透露,如果把盗版的总数算在内,琼瑶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总收入应该达到800万元。
她更多的收入来自各种影视和音像出版的改编版权。琼瑶这一生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多达80部。
早在1965年,琼瑶27岁时,其小说就已开始被改编成影视作品。1967年,邵氏电影公司又翻拍了琼瑶的三部电影。她发现这条路有利可图,于是在1970年代末与平鑫涛、盛竹如等人合资成立巨星影业公司,专拍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
2007年之前,琼瑶剧的录像带版权和广播电视播放权,仅在大陆市场的收入就超过2亿元。
电视剧创造的价值更加不可估量——在琼瑶剧风靡的巅峰时期,三部《还珠格格》只是版权费就在1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海外版权营收,仅《还珠格格》一个IP,带给琼瑶的收益就超过5亿元。除了《还珠格格》,其他火遍华语圈的琼瑶剧还有不少,她的所有电视剧版权收益预估超过10亿元。
此外,琼瑶和丈夫经营的皇冠文化集团,累计营收额超过22亿元,该信息并未得到公司方确认。琼瑶作为这家公司的核心作家,为其贡献了巨额财富。
“造星工厂”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还珠格格》系列横空出世,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琼瑶笔下的人物,在电视剧里鲜活地上演着红尘作伴的戏码。
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可谓万人空巷:彼时,一家祖孙三代晚饭后就开始追剧,小朋友即便被要求早点去睡觉或者赶紧去写作业,也被精彩的剧情吸引挪不动步。大街小巷的文具店里,那时的文创产品还不是很多,但印有《还珠格格》主角的贴纸,已经随处可见。林心如、苏有朋等的海报,成为文艺音像制品店里的香饽饽。
《还珠格格》第一部在引进内地之后,最高收视突破62.8%,并获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连续剧奖。不仅是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这部剧的第一、二部在整个东亚也享有盛名。
她给影视行业贴上的另一个标签就是“琼女郎”。
被称为第一代“琼女郎”的影星,包括林青霞、林凤娇,当然也有男主角,像邓光荣、秦汉等。1973年8月,林青霞主演的电影处女作《窗外》上映,一时火遍大江南北。
上世纪80年代,琼瑶从电影圈转向电视圈,第二代“琼女郎”应运而生:刘雪华、萧蔷、陈德容都在此时出圈,同期被大家熟知的男演员还包括林瑞阳、马景涛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琼瑶剧像一阵龙卷风席卷影视行业,将“琼瑶热”推至顶峰:随着《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的播出,主角再次迎来社会的万众瞩目。
以其中的苏有朋为例,在拍摄《还珠格格》第一部时,其一集的片酬是2000元,整部剧20集左右,共收入约4万元。到了2004年,他拍摄《杨门虎将》时一集片酬达到了1万美元,可见琼瑶剧的造星能力有多强。
拍完《还珠格格》后,苏有朋的广告代言数量也呈三级跳式增长。2004年,他连续第三年替一家球鞋品牌代言,一年酬劳是260万港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翻拍的《还珠格格》等剧,让秦岚、李晟、海陆又有了“新一代琼女郎”之称。直至今日,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多数琼女郎,在一炮而红后,依然占据着国内乃至整个华语影视圈的顶流地位。
仍在“发酵”
今天,当恋爱与婚姻观发生转变,读者与观众已经有几分厌倦“琼瑶式”作品——浪漫的“粉红色泡泡”不切实际,甚至剧情缺乏逻辑。
但每到寒暑假,一些电视台仍会密集播放琼瑶剧,收视还长盛不衰——譬如,湖南卫视在2018年寒假期间曾重播《还珠格格》,播出之后收视率一跃成为白天时段省级卫视第一名。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当下,无论是视频号、抖音,或者B站,各种与琼瑶剧相关的二创作品,也依旧源源不断。许多人会给曾经剧中“意难平”,添加一个自己满意的结局。琼瑶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仍在发酵。
因为对于许多已经长大成人,或是已近中年的琼瑶读者、观众来说,老剧重温并不只是回味情节,这还意味着重温一种掺杂了念旧、青涩、复杂情感的青春。
在现实泥潭中彷徨的当代人,仍然愿意偶尔回到琼瑶构建的世界里,再做一个梦。
斯人已逝,经典永存。
知三当三的鼻祖
各人有各人的思想观念,我不是她的粉丝。也不喜欢她的作品。但是我喜欢她这种死亡观念。人总是要死的,人老了,其实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加上各种病痛。能够体面的,有尊严的死去。这是最好的选择。我到那个时候也会这么做。愿她一路走好。
这就是垃圾,欺骗多少少女
真是作,用这种方式最后一次博取眼球,86岁自杀?你要是得个绝症可以理解,这好好的玩自杀?[点踩]
她那一代人我想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爱 她心中也有爱… 相反我们这一代人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了 一天忙着工作忙着挣钱,金钱比爱和伴侣更重要 甚至把男女关系 婚姻关系 都建立在金钱之上,是不是真爱很难说 真爱钱那是肯定的… 她的一生应该是最幸福的 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把金钱当成了人生的精神物质
心态不正常,自杀,跟自己写的小说一样,动不动自杀殉情。
她的资产早就被民进党贪污完了,被逼无奈,才选择自杀
传奇的一生!情感传奇,小说传奇,生时传奇,死也传奇!
三观不正也可以火
多少人没有熬过80岁,明明寿终正寝!偏偏临死都不消停,嫡母与妾的最大区别
把自己的死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要你担心她的财产[抠鼻]
人生两大悲哀,人没了,钱没用完。
还没头部带货主播赚的多
我不是来拆散你们,我是来加入你们[点赞][点赞]
整整改变了两代人的爱情观,至于这种改变是好是坏,由历史去评价吧!
你嗒嘛一个小编都可以赚个几十亿,我呸
对她的成绩无感就是来看个八卦就让我看着沙贝小编
瞎操心[抠鼻]
多好啊,安静离开,把巨额财富分出去,完美的财产再分配
其实我就是他流落在外的。。。[笑着哭]我是五阿哥
25亿
记得当年有个小女孩因模仿还珠中的小燕子,而死了,谁还记得?[得瑟]
1999年读了《烟雨蒙蒙》。
记得90年代上中学,女同学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两本琼瑶的言情小说,上课看,下课看,回家还在看!男的都是看金镛,古龙等的武侠小说!一代人的回忆,现如今两人都离世了。
她的想法是这样的:人总是要死的,几乎所有人的死亡都是被动死亡,也就是被迫死亡,很难受很痛苦,而她选择主动死亡,太通透了
辛辛苦苦存了几十亿,到头终是空,悲哀!
别人的家事,老特么拿来当热点,人才死几天就开始拿死人挣流量了?
作为一名大红大紫的言情作家,以这种方式离开是可以理解的,轰轰烈烈!
一个浪荡不羁的女子
戏子这么有钱
归街道办事处
25亿全给我,啥都不用愁了。
有个小品里讲人在没有钱人没了钱却没人花呀哈
有钱人不想活还要自杀,如果是普通人得了绝症倾家荡产都要治病,是有钱人活腻了吗?
86岁 也活够本了
恶鬼?
“小三教母”还穿红衣[吃瓜]做厉鬼
天堂有了许多言情小说
最好的死去就是睡梦中死去
她只是死了,而我失去了爱情。
你刻意地不提赵薇,有意思吗? 说到《还珠格格》能绕过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