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榕全光谱补光与室内种植技术
在众多适合室内种植的绿植中,琴叶榕是相当受欢迎的一种。它的叶子就像小提琴的形状,有着独特而优美的轮廓,叶片翠绿且有一定的厚度,植株整体长得高大挺拔,能为室内外环境增添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
琴叶榕在室内外种植中存在一些痛点。就拿办公室环境来说吧,很多网友都分享过在办公室养琴叶榕的经历。有些办公室的白领觉得琴叶榕放在那看着赏心悦目,可总是养不好。在华北地区的办公室,冬季室内有暖气,湿度低,温度虽然暖和但不稳定,琴叶榕的叶子就容易出现干尖发黄的情况。而且室内的光照条件有限,即使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阳光也不能像在室外那样充足而均匀地照射到植株。我有一个朋友,在南方的一个开放式办公室里养琴叶榕,因为窗户太多,虽然采光看起来还不错,但阳光的光谱不全,只是部分光谱,加上室内空调一直开着,温度和湿度变化大,琴叶榕的叶子颜色慢慢变浅,生长也变缓了。
琴叶榕喜光照,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全光谱补光就显得尤为重要。全光谱补光模拟了自然太阳光的光谱组成,能够让琴叶榕接受比较均衡的光线。比如说在北方的冬季,室内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通过全光谱补光装置,对琴叶榕进行每天15 - 20小时的补光。像我了解到的一位河北的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在自己的农业科普园里也种植了一些琴叶榕做景观布置。他发现到了冬季,如果没有补光措施,琴叶榕的生长跟夏天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夏天时琴叶榕新叶生长迅速,枝干粗壮,而冬季在没有补光之前,新叶萌发很少,旧叶也开始萎黄凋落。有了全光谱补光之后,到了10天左右就能看到一些小的新叶开始萌发,到15天的时候,新叶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候如果单纯依靠自然光照,是不可能有这种生长效果的。
说到光照强度的调控,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琴叶榕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要求。在幼苗期,它对光照强度比较敏感,不能接受过高的光照强度,一般200 - 500勒克斯(lx)就比较合适。这个时候就好比人的幼年,不能接受过于强烈的刺激。比如在广东的一个小型种植中心,他们在培育琴叶榕幼苗的时候,采用了智能调控光照强度的设备。刚开始将光照强度设置在300勒克斯左右,持续一周后,发现琴叶榕幼苗的生长状态比较稳定,叶子舒展,颜色鲜绿。等到幼苗生长了7天左右时,他们尝试将光照强度稍微提高到400勒克斯,发现琴叶榕没有受到任何不良影响,反而生长速度还略有加快。
到了琴叶榕的成株期,它能够适应较高的光照强度,一般1000 - 1500勒克斯比较适宜。如果光照强度不足,植株就会徒长,茎干细长,叶片变小,失去了原本美观的株型。我就听说过在云南的某些家居种植场景下,一些花友把琴叶榕放在光线较暗的角落,结果琴叶榕长得又细又长,叶子也少得可怜。而将这株琴叶榕挪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用补光灯将光照强度调整到1200勒克斯左右,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琴叶榕就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长状态,新叶也慢慢长出来了,整个植株看起来又充满了生机。
关于室内农场种植技术,温度和湿度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琴叶榕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 - 30℃之间。在湿度方面,50% - 70%的相对湿度让琴叶榕感觉比较舒适。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琴叶榕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干燥的西北地区,当湿度低于30%的时候,琴叶榕的叶子就会出现边缘干枯的现象。我在新疆有个朋友,他在室内的阳台上种植琴叶榕,因为当地气候干燥,即使经常浇水,叶子的干枯问题还是很严重。后来他在周围环境里放置了几个加湿器,将空气湿度提高到60%左右,琴叶榕的状况就改善了很多。
在室内农场的种植场景中,时间因素也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个月的生长变化周期。在第一个3天内,琴叶榕可能还处于对新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期。如果是从花店买回来的琴叶榕,即使环境设置了得很合适,也要给它几天时间来缓苗。我曾看到有东北网友分享,在东北的室内冬季种植琴叶榕,刚买回来时叶子有点发蔫,这其实就是环境适应的问题。大概7天左右的时候,如果种植条件合适,会看到琴叶榕的状态开始稳定,没有继续恶化,并且开始有一些小的微妙变化。比如说叶子的褶皱开始变平滑一些。
到了15天的时候,如果之前的光照、温度、湿度调控都没问题的话,琴叶榕会进入一个加速生长的小阶段。我记得有个广东的种植爱好者,他在室内的种植槽里种植琴叶榕,每天按照科学的光照时长、光照强度以及湿度和温度调控,到15天的时候就发现琴叶榕的新叶萌发量比以前没有精心调控的时候多了一倍多。
一个月后,通过精细化的种植管理,琴叶榕的整体品质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仅叶片更加繁茂,颜色更加翠绿,而且植株的健康状况也非常好,根系也会比较发达。
琴叶榕和其他绿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像文竹,文竹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就没有琴叶榕那么高,它更适合在散射光的环境下生长。而且文竹对湿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60% - 80%为宜,如果湿度不够,文竹的叶子容易发黄变干。还有多肉植物,多肉大多喜欢阳光充足但温度不能过高的环境,在浇水方面也有很多讲究,不同品种的多肉浇水频率差异很大。比如景天科的拟石莲花属多肉,夏季需要严格控水,而冬季温度合适的时候则要多浇水。琴叶榕相对来说在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范围上比多肉要广。
琴叶榕在种植过程中还有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的褐色斑点,如果不及时处理,斑点会逐渐扩大,严重影响琴叶榕的美观。我曾经在福建的一个居家种植场景中看到一盆琴叶榕患上叶斑病,花农开始并没有重视,觉得这点斑点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过了大概半个月,叶斑病就蔓延了大半个叶片。后来采用了杀菌剂进行防治,用了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才慢慢控制住病情。虫害方面,红蜘蛛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在云南的室内外温度比较接近,湿度较低的夏季,红蜘蛛对琴叶榕的危害就会比较大,发现红蜘蛛后需要及时用杀螨剂进行防治。
在室内农场种植琴叶榕时,土壤的选择也很重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理想的选择。如果土壤过于黏重,容易积水,会导致琴叶榕根部腐烂。我曾经在浙江的一个小种植园里看到,因为图方便,使用了一块原本用于种植水稻的黏土种植琴叶榕,结果下了几场雨之后,琴叶榕的根部就开始腐烂了。后来重新更换了疏松的腐叶土和泥炭土混合的土壤,琴叶榕才慢慢恢复过来。
那么,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将琴叶榕全光谱补光、光照强度调控、湿度和温度控制等种植技术综合运用起来,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呢?这是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