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刘苏黔)撒拉溪镇龙凤村,原名龙井村。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在返乡创业人员的带动下以及自身谋发展内驱力的激励下,龙凤村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狭窄泥泞的乡村小道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柏油路,简陋破旧的老房子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村里环境美起来了,村民生活富起来了……然而,在这些变化之中,乡愁并未消散。
目前,位于龙凤村村公所旁的龙凤村中心卫生室是村民就医的首选。该卫生室是由民盟中央帮扶修建而成,建筑面积286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于2022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我们卫生室的条件比之前好太多了,宽敞明亮的药房便于我们找药取药,规范化的观察室便于我们对病人进行诊查,B超机和心电图机的配备可以让我们直接对病人进行诊断……”在龙凤村当了20多年村医的李再菊谈起新建卫生室给村民和卫生室医务人员带来的便利,感叹不已。
改变同样在龙凤村龙凤小学发生着。走进龙凤小学,看到孩子们正端着碗津津有味地吃着营养午餐。“学校的饭菜非常好吃,老师对我们也非常好,我很喜欢我们的学校。”龙凤小学二年级学生周胤杰用简单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他对龙凤小学浓浓的热爱之情。
潘仁仙老师在龙凤小学教书有15年了,谈起刚到龙凤小学时与现在学校的变化,她感触颇深。
“以前我们老师过来教书都要自己租房子住,现在学校有了教师宿舍,我们教学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现在学校新修了塑胶跑道、篮球场、同心文化长廊,加装了路灯等基础设施,孩子们也可以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潘仁仙说,从龙凤小学走出去的很多学生也会时常回来看看母校,看看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希望留住一些乡愁记忆。
徐才建是撒拉溪镇人,早年一直在外打拼并且有所成就。由于他心中那份乡土情结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浓烈,两年前他毅然返乡与同乡人合作一起发展天麻种植。
今年天麻喜获丰收,在撒拉溪镇龙凤村源之林天麻示范基地,徐才建用手轻轻扒开土地表层覆盖的落叶和松软湿润的泥土,一个个椭圆形、肥嘟嘟的天麻跃然眼前。
“我们在龙凤村种植了3000亩左右的天麻,带动了700多名村民常年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均收入可有3万余元。”徐才建说,回乡种植天麻能让家乡发展,让乡亲们增收,他感到非常自豪。
“现在我们村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乐意回家乡来发展,我相信我们村会越来越好!”撒拉溪镇龙凤村村主任张孝彭说。
一审:张杨
二审:孙延
三审:马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