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一生爱枣一块石碑带他“回到故乡”

南方都市报 2024-12-05 07:17:03

清代赵佗故里碑挖出时已断成两截。

隆兴寺摩尼殿的观世音菩萨塑像,被鲁迅赞为“东方美神”。

位于正定古城内的广惠寺华塔,当地人习惯称“花塔”,始建于唐代。

隆兴寺摩尼殿的斗拱让梁思成狂赞。

扫码看视频

今天,我们回溯岭南历史,不得不提到赵佗。他被称为“岭南开发第一人”,毛泽东称其为“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末,河北人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前137年),于公元前218年受命,进军百越。弃残杀为亲和,“和辑百越”,平定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尉(最高军政长官),号称“南越武王”,史称“尉佗”。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赵佗的一生有着简明扼要的记载:赵佗,恒山郡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赵佗成长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恒山真定”还有关于赵佗的痕迹吗?

11月21日,南都、N视频记者来到赵佗的家乡石家庄正定,探访寿逾百岁的传奇南越王故里。

清代赵佗故里碑

爱枣的赵佗开启岭南千年文明辉煌

赵佗,自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南下,以其毕生精力开垦百越这片广袤土地,在岭南播撒下中原文化种子。

从赵佗故里正定,到岭南,这位著名政治家经历了什么?

南下“百越”一生未归故土

南都、N视频记者初到河北正定已是下午。

正定县隶属于石家庄市,离南边的石家庄市区不到15公里,中间横亘着一条滹沱河。下午4时,我们乘出租车经过正定古城北门,一块石碑立在城墙前,十分显眼。这便是我们此行出发之前就锚定的拍摄对象:清代赵佗故里碑。

秦朝以前的岭南地区,包括现在的香港、澳门、海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福建南部,散居着众多的越族部落,被称为“百越之地”。当时,这里还是处于部落林立、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状态。秦始皇平灭六国后,开始实施建立统一国家的大业,把进军的目光盯向了“百越之地”岭南。公元前218年,赵佗受命,与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进军百越。

赵佗统军后,弃残杀为亲和,“和辑百越”,逐步得到越人拥戴。赵佗平定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秦朝地方政权。赵佗又建议秦始皇,从中原地区移民五十万人,与越族民众混居杂处。

至此,岭南地区归入秦朝版图,其地域包括现在的越南,以及我国海南、香港、澳门等地。这是中原王朝最早在岭南地区建立的行政区划,也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确立的政权。赵佗任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尉(最高军政长官),史称“尉佗”。

自公元前219年南下,赵佗从此再未踏足河北故土。

清代立石碑挖出时断成两截

《广东新语·粤记》载:“广东之文始尉佗”。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岭南作有祭祀赵佗的《赛越王神文》,其祭文祷告南越王赵佗“万岁千秋,勿使魂归真定”。由此可见,赵佗在岭南深得民心,它体现出岭南人民对先贤赵佗那份敬仰与不舍,在千年时光中却依旧触人心弦。

据介绍,清代赵佗故里碑目前保管在正定县文保所里。

正定博物馆和文保所相隔一个广场,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在文保所旁边,就是隆兴寺景区。南都、N视频记者走过隆兴寺旁的红墙,透过墙外的栅栏,看到了平躺放置的清代赵佗故里碑。

这块石碑在挖出时已断成两截,上半部分刻着大字“汉南粤王”,下半部分刻着“佗故里”。据专家考证后确定,这块石碑就是史料中记载的正定府“汉南粤王赵佗故里碑”。

正定县文旅局相关资料介绍,100多年前的1874年10月,河北正定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知县贾孝彰,接替庆之金任正定知县。1875年4月,贾孝彰率一众人马就在北门瓮城内立下两通石碑,其中一通就是“汉南粤王赵佗故里”碑,而赵佗碑约在1967年时遗失半个多世纪。2023年8月19日,正定县在北门里网管施工,县文保所王永杰在回填沟畔土堆中意外发现了这通久违的先贤赵佗故里碑。

爱枣的赵佗开启岭南文明

据记载,南越王赵佗,极爱枣。

南越王墓出土的鎏金铜壶中,装满了枣核;南越国宫署遗址水井内发现的木简中,也提到了枣:“壶枣一木”“高平甘枣一木”(“壶枣”和“高平甘枣”是两种古枣的名称)。正是这几枚木简,启发马伯庸写出了《食南之徒》,一个吃货大汉使者阴差阳错帮助汉武帝收复南越的故事。

但早在公元前207年,岭南这地界还没有枣树这种北方的植物。据推测,正是赵佗将枣引进了南越,珍视非常,很可能还安排了专门的官员来管理和种植。

从这些木简可知,这些枣树应该是种植以供宫廷使用的,它们被详细地归类和排序,而且枣树结出的果实数量也有精确的记录。

这或许和他的籍贯有关。赵佗是河北正定人,当地的特产就是枣。

除此之外,赵佗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

正定古城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

初冬的正定县已经供暖,室外气温低,空气干燥,最重要的是天光短,早上7点才亮,下午5点就黑。

除了赵佗的历史痕迹,南都、N视频记者还在“走读”中拍摄到意外之喜。正定古城内遍布古建筑,从隋代开始,九朝不断代,形成了国内非常罕见的珍贵古建筑群,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著称。

从正定古城南城墙向北望去,四座古塔依次排开,从左至右分别是开元寺须弥塔,俗称砖塔;广惠寺华塔,俗称花塔;临济寺澄灵塔,俗称青塔;天宁寺凌霄塔,俗称木塔。

位于正定古城内的广惠寺华塔,当地人习惯称“花塔”,始建于唐代,塔身刻有菩萨、兽头、天王力士、狮、象等形象。在社交媒体上,正定古城、正定博物馆和隆兴寺是和河北省博物院齐名的“必打卡之地”。

正定博物馆

既有正定县史展也有考古成果展

隆兴寺和正定博物馆都在古城内靠近东城门的地方。

古城内建筑低矮,博物馆展厅向下延展,靠中庭天井借光。正定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它作为正定古城风貌恢复提升24项工程之一,正式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展览类型丰富,建筑虽新,但馆内的展览和文物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馆内既有正定县史展,也有考古成果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名人展,以及馆藏陶瓷、石刻、造像等专题艺术展和临时展览等9个展厅。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定博物馆内展出了正定地下遗址考古成果,其中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就在正定古城内,遗址内发现了从唐到清七个历史事件连续的文化层叠压,出土文物6700余件,平面的历史文字在正定古城里显得十分立体。

隆兴寺

摩尼殿有让梁思成狂赞的斗拱

一墙之隔,始建于隋唐的隆兴寺景区游客如织。红墙黄叶上方冒出摩尼殿的巨大斗拱,北面还有更高的大悲阁,一阵阵鸽群从檐上掠过,又俯冲飞入红墙。

拍摄完赵佗故里碑,走过一道垂花门,便看到了隆兴寺景区内的《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这是梁思成曾住过的东厢房,1933年他在这里写下《正定调查纪略》,称隆兴寺摩尼殿“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30年后,梁思成第四次来到正定,已经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随同茅以升、原文化部官员同游,回到北京后首次提出了“整旧如旧”的文物古建修缮原则,为正定县及全国范围的古建维修保护指明了方向。

位于隆兴寺摩尼殿的观世音菩萨塑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观音像身姿微微前倾,呈游戏坐,充满世俗之美,被鲁迅赞为“东方美神”。

走读手记

走进赵佗故里,“恒山真定”今何在

隋唐始建的隆兴寺,北宋改建的摩尼殿,明代的古城城墙,清代的数座石碑……正定县确是一座立体的历史古城。

正定(古称真定)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隶属于石家庄市。正定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古称常山、真定,自汉以后,长期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曾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定文物古建众多,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著称,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露天古建博物馆”。

由于北方冬季白昼更短,我们拍摄的时间比较紧张。下午4点到5点,暖色的太阳给古城套上了柔光滤镜,树叶的红黄色调更加明显,城墙和古塔显出更古朴的质感。古城街道上不断有司机招揽生意,询问我们是否去荣国府参观,在网上搜索后才知道,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荣国府是在正定拍摄取景。

待我们一整天拍摄完成,城墙上的落日余晖已完全消散。夜晚温度迅速降到个位数,不到200米的道路两旁分布着数十家汉服造型店铺,灯光将城内的古塔定格在最适合赏景的一刻。

不知我们现在看到的正定,是否符合赵佗吃枣思乡时的想象。而赵佗爱吃的高平甘枣,是来自今天山西晋城高平市,还是河南安阳县的高平镇,抑或是正定县的高平村,犹未可知。

采写:南都记者黄薇

摄影:南都记者黄薇邵凡

整合:南都记者潘欣易福红

0 阅读:0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