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回到家乡就是躺平?他用190万元拍出一部金鸡奖获奖电影

上观新闻 2024-12-05 09:29:18

“我的主业是拍宣传片,副业才是拍电影。”说这话的是一位“窝”在家乡浙江德清的“90后”青年导演陈小雨,言语中有些戏谑。

这话倒也不错。很长一段时间,陈小雨的日常开销就靠宣传片,刚开始接的多是乡镇宣传片,后来逐渐升级。记者采访当天下午,他正要去洽谈德清县国际宣传片的制作工作。最近一个月内,陈小雨一边忙着前期策划德清宣传片,一边制作了两条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委托的“诗画浙江”宣传片。

抽空去参加电影颁奖礼,反而像是“不务正业”。11月中旬举行的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演员刘丹凭借在《乘船而去》中饰演苏念真一角,斩获最佳女配角,这部电影便由陈小雨这位“业余”导演执导,用时28天、资金投入190万元。当时陈小雨等主创人员就在现场,当听到最佳女配角的奖项授予刘丹时,陈小雨一激动,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2023年6月,这部以陈小雨外婆的人生故事为灵感的《乘船而去》,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陈小雨身兼电影编剧、导演和剪辑。凭借该作品,1994年出生的陈小雨在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获最佳编剧奖。影片主要讲述留守故乡的老太太周瑾突发急病,已扎根大城市的大女儿苏念真和四处漂泊的儿子苏念清,不得不返乡照顾母亲的故事。

船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意象,曾在江南乡村随处可见,如今乘船而去的是人,是物,也是那个时代。换个视角,这部电影亦可作为我们观察镜头内外中国乡村的底片。

最高兴的反而是外婆

《乘船而去》的开头一幕,便是在家中有人过世的事主家里,三五个村里的老阿太围坐在方桌旁,手持绳子捆扎的秸秆,口中为往生者念经。这是电影中的场景,更是外婆在日渐凋零的乡村里的日常生活,当地流行这种“念佛”活动,不仅是送别,也是在世人聊家常的社交场所,正如电影中周瑾所说,“陪小姐妹做做伴”。

2015年,陈小雨与现在的妻子邓晓珍回到老家德清县新安镇新桥村,一个靠近大运河的典型江南村落。

村子住的多是老人,不少同龄老人陆续过世,死亡成了外婆必须面对的最后的“人生大事”。2015年的一天,外婆与陈小雨讨论起了死亡,之后一段时间,陈小雨每次帮外婆用美颜相机拍照,她都会说,“这个好,以后我死了就拿这个做遗照”,并且叮嘱他,在她死后摸一下她的衣服口袋,里面放了三万块钱,不要一起火化了。这时,陈小雨才意识到,外婆已经在有意无意给他做死亡“脱敏”。这段经历,让时年21岁的陈小雨开始直面死亡这一话题,并决定创作一个关于亲情与生死的故事,这是《乘船而去》创作的原点。

2018年底,陈小雨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学院完成学业后,与邓晓珍回到德清定居。陈小雨发现,外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再不拍就来不及了”。2019年,陈小雨完成《乘船而去》剧本创作,前后修改32稿。经历了两年筹备,其中主要工作是寻找投资,最终在2021年9月,《乘船而去》在外婆的老宅正式开拍。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为因病离世的周瑾举行追悼会。当天身处拍摄现场,屋子里氛围凝滞,沉默良久之后,直到有人说“电影是反的呀,跟梦一样”,大家纷纷附和,以此消解不吉利带来的不悦感。

最高兴的反而是外婆。看完“自己”的追悼会后,她不仅没有生气,还在拍摄结束后要求与片中的追悼会场景合照,并跟外孙打趣道:“你要是去别人家里拍,别人会乐意吗?还是外婆对你好吧!”在看完最后那场追悼会和周瑾穿着白裙、提着花篮乘船而去的戏后,外婆说:“弄得好看,以后我走了,也给我这样弄。”

“电影拍摄和上映,本身对我们都是一个大的‘脱敏’过程,恐惧感会慢慢被冲淡。”陈小雨说,去年6月12日,《乘船而去》在上影节首映,来自天南海北的几十个朋友前往现场观影。当晚首映结束后,在上海新华路的上海影城附近,他找了一家饭店,请大家吃饭,外婆一桌接一桌地敬酒,“她很高兴,就像我结婚那天一样”。

这桌菜又有人吃了

2021年9月,陈小雨的电影拍摄之初,曾在村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刚开机时,外婆的房子附近,每天都停了好多车,人也很多。”陈小雨说,“外婆跟我开玩笑说,‘村里人都以为我是不是死了,来办丧事,才来这么多人了’。”当看到外婆忙前忙后,村里人这才知道是在拍电影,原来平时村里少见几十个年轻人聚在一起。

不过,外婆并未参演这部电影,陈小雨给出解释,电影拍摄要重复多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对外婆这样1944年出生的表演素人来说,难度太大、过于辛苦,专业演员能呈现更好的表演。但片场内外,总能看到外婆的身影。外婆现居的新房,就在拍摄所用的老屋前面,不仅老屋院子和窗台上的花由外婆亲手种植,她还每天在拍摄现场,跑前跑后帮忙,时不时还拿出好吃的分给剧组演职人员,大家都觉得她很亲切。

外婆有三个女儿、四个孙辈,还有两个曾孙,有着“操不完的心”,陈小雨小时候一到假期就回到外婆家,后来在迪拜生活的几年,也是由外婆照顾。但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并非天伦之乐。“做好一桌菜,没人陪着吃”,甚至“就连送给女儿的咸鸭蛋也会被丢掉”,这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落差巨大。

自陈小雨与妻子回到家乡定居,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以前一年见不上几面,现在只要没有出差行程,陈小雨几乎每周都会回去陪外婆吃吃饭、聊聊天,“这桌菜,又有人吃了”。拍摄中的热闹景象,让外婆尤为高兴,“吃盒饭都觉得很好吃”。

电影中有一场阿真与阿清带着母亲坐船的戏,就在陈小雨办公室远眺便可看到的德清下渚湖取景。2023年9月,陈小雨在紧邻德清高铁站的天安云谷成立浙江反射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这里不仅可以远眺下渚湖,又因紧邻高铁站,前往北京、杭州等地交通方便,到杭州开车仅需40分钟,乘高铁13分钟。

在回乡的6年里,陈小雨有时也考虑,是不是要去北京才能实现电影梦?今年,他已跑北京不下5趟,每次要待上一两周。即便如此,他依旧不断否定这个想法。虽然北京各类影视资源富集,但也容易让导演成为纯技术工种,“自主创作空间尤为重要”。陈小雨说,他从心底里认为“回家来,自己做”,是一个正确选择。

另一个留在家乡的理由,是家乡的变化。几年前,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召开,慢慢地,这里的外国人多了起来,现在不少外企高管等选择到莫干山度假,德清被逐步“盘活”。同时,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陈小雨有时会有一种错觉,在咖啡馆里社交的年轻人,和村里聚在一起聊天的外婆及其同龄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家乡对于陈小雨也很慷慨。按照德清的相关奖补政策,获得金鸡奖后,陈小雨有望获得300万元奖励。自2019年筹备电影以来,陈小雨平均每年亏损十几万元,这笔奖励对他来说实属雪中送炭。

“出海”直面刻板印象

一年多来,《乘船而去》借着上影节的平台,实现电影“借船出海”,参加第22届都柏林国际电影节、柬埔寨亚洲电影节等国际影展,却意外成为打破国外刻板印象的一扇小窗。

“打破他们对于中国农村的想象,中国电影出海的必要性和难点都集中在这里。”陈小雨说。今年2月底,影片在都柏林展映时,陈小雨被一位美国影评人质疑道,片子里呈现的是不是假象?因为最早出海的那一批电影,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状况,“中国农村都很穷”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对于中国的一些刻板印象,在国外并不鲜见。在多伦多读书期间,陈小雨曾与一位70岁左右的白人老头在一家比萨店内,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临近分别,这个老头好奇陈小雨来自哪个国家,接连把日本、韩国等东亚邻国猜了个遍,当陈小雨说自己来自中国时,他仍以为是港台地区,当得知来自中国大陆时,老头脸上一副不可思议,这让陈小雨意识到,“在他的刻板印象中,在中国产生不了如此自由的思想”。

用影像呈现看到的真实世界,是陈小雨的追求,为此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反射星”。他解释,有一种星云叫反射星云,本身没有颜色,但可以反射周围其他天体的颜色,感觉像是一张宇宙胶片,就像是胶片显影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向外界介绍德清,打破对于小县城的刻板印象,他计划在宣传片中突出个人视角,比如德清提出的“八大产业链”,宏大表述不利于外国人的理解,他将突出“与我相关”,将八大产业链表述为八大领域的创业机会;再比如,不再简单讲德清与杭州、上海的距离,而用“从杭州出发还没找到座位或者两三首歌的时间就到了”,来向外界传递距离之近。

从小,陈小雨有个特别的爱好——看西湖,这不仅是他的童年记忆,至今他仍会每月至少去看一次西湖。多年来,往返杭州与德清之间,他见证这两地交通越来越方便。在他记忆中,从杭州回德清,最初需要在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乘坐大巴车,后来可以从武林门乘坐588路跨市公交车,现在是乘高铁,未来还可以乘坐地铁往返杭州与德清两地。陈小雨想通过影像,讲述他眼中的这些变化。

12月,陈小雨将出国一趟,送外婆到迪拜,到姐姐家住上几个月。而自己大概一周后就会回到家乡德清,继续他的电影梦。对于新的一年,在他的计划里,如果新电影和电视剧顺利推进,加上剧本创作等,“估计明年就没空接宣传片了”,不过他依旧希望,“未来在家乡待的时间能多一些”。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