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视点|世界文化遗产“焕活”丽江古城

金台资讯 2024-12-05 09:40:31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穿过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巍然屹立。独具魅力的人文底蕴和生活氛围,让丽江古城从“深闺”走向世界,吸引着海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者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见证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就像花儿一样绽放在丽江古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

丽江古城“修旧如旧、原貌恢复”、保护“骨架”逐步延展、深挖文化“软实力”、市政功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智慧古城”广泛应用……27年间,丽江古城保护管理不断升级、谱写华章,不断刻画遗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维度。

在与时俱进中,找到保护与发展平衡点

始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绽放出特有的光芒。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机关单位从古城内迁出、改革初期旧城改造等多个阶段,在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丽江古城的命运已悄然发生变化,迎来了自己的“新生”,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利用,为世人所瞩目。

丽江古城里的原住居民与游客一起打跳。(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合理利用好丽江古城?这是摆在所有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

思路决定出路。

“对遗产保护与发展要坚守‘底线’,守住‘红线’。建筑风格、桥梁、水系、街巷等构成了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要素,保护、传承、展示这些要素是古城管理者们的首要责任。丽江古城要以人为中心来进行保护和发展,人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包括原住居民、经营户、游客等都是我们服务的中心。把景区、社区、遗产的内在逻辑打通,构建一体化的格局,丽江古城才能得到长足的保护与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木丽在接受市融媒体中心“丽江文旅30年”专访时如是说。

丽江古城的水系、小桥、街巷美景。(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为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瑰宝,丽江历届党委、政府以及古城保护管理部门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推进对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进行全面抢救和保护;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等20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让丽江古城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的修编工作。

自2005年起,每年的12月4日被确立为“丽江世界遗产日”。通过立法,丽江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世界遗产日活动的城市之一。

对于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工作,丽江古城管理部门坚持开诚布公、因势利导,尽最大可能凝聚社会共识,“对话古城——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大家谈”活动便是鲜活的案例。

27年来,丽江古城打开了与世界对话的“窗口”。2011年,丽江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此这里再无“淡季”,常年游人如织,高峰时单日人流量达25万人次。据统计,今年1至9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6866.3万人次,同比增长20.71%。

在“变与不变”中,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

“古城处处是惊喜。”来自河南的马康宁2016年到丽江工作,每到周末都爱用双脚“丈量”古城。他说,丽江古城与许多旅游城市最大的区别是核心景区还保留着原住居民。大家在这里生活、工作并与景区融为一体,见人、见物、见生活是这座古城最好的写照。

丽江古城鸟瞰图。(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近年来,为了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者书写着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的“新故事”:恢复茶马古道马帮景观、河水冲洗街道、放河灯、民族文艺表演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度挖掘和整理诗词歌赋、东巴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让其融入城市街区及休闲空间;鼓励支持从事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民间手工艺的个人和单位,在古城内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展示活动;逐年将公房院落用于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通过举办文博会、文创大赛、打造丽江古城IP形象等举措,创新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增进游客、商户、居民互动交流的迎新春、元宵灯会、浓情端午等“和美古城”系列民俗节庆主题活动;持续举办民谣音乐广场、丽江民谣音乐季、菊花会等文化活动,推动美术、文学、民谣、动漫等新IP构建,给古城带来新气象、注入新动能……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重要历史名人故居、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遗址、民族技艺等方面的保护利用上,丽江古城实践探索出“恢复文化院落”建设新理念,走出了“文物本体保护好、内涵挖掘展示好、周边环境整治好、功能设施完善好、当地民生改善好”的“五好”标准新路子。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方国瑜故居、洛克纪念馆、徐霞客纪念馆、十月文学馆等31个文化院落,拥有了更多元的表现方式,让古老与年轻、传统与时尚以全新方式交融碰撞,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和沉浸感。

在丽江古城,大宝积宫、琉璃殿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被定级保护的46处文物,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得到了系统地保护。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建立起丽江古城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信息制度”,形成保护、监测、管理“三位一体”,政府、管理机构、各遗产组成部分“三级联动”的监测管理体系,全力保护遗产安全;认真落实“1+5+N+1”旅游监管模式和“1+5+14+X”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探索建立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制度,完善综合监管、舆情处置、诚信评价、红黑榜、无理由退货等机制。

丽江古城“智慧”化管理系统。(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丽江古城管理部门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全面整合丰富的社会优质资源,搭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公共平台;组织活动、强化推介,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大众进行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活动,把蕴藏在世界遗产当中的“丽江故事”挖掘好、讲述好,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7年来,累计筹措并投入资金47亿多元,实施了“三线”“两管”入地和以改善环境、卫生、消防、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一系列保护性工程,与全球遗产基金会合作,对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299户传统民居、236个院落进行恢复性修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在传承保护中,坚持塑魂绘形传神

走进徐霞客纪念馆丽江古城馆,随着悠扬婉转的音乐声,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穿越”到现场,在动静结合纱幕背投、多媒体水墨动画等现代科技手段下,生动再现了徐霞客走过壮美山水的掠影……

在7.435平方公里的古城,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先后打造了31个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文化院落的主题特色、服务功能、技术运用等正在不断拓展,成为丽江的旅游新IP。”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

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文脉因“守正”而赓续,文化有“创新”方致远。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共同构成了丽江古城的“智慧大脑”,用科技“守护”景区的良好秩序。

高清摄像头24小时“值守”;数智导览大屏实现智能交互,为游客推荐旅游路线……包含更多应用领域的“超级数字场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10月25日,丽江古城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项目在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文化和旅游赛道二等奖。(供图)

丽江古城运用科技手段对遗产要素进行科学监测和保护,通过对古建筑院落的信息采集,从而永久保存古建筑资料;3D、AR等技术开发的数字体验产品,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丽江古城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总决赛文化和旅游赛道二等奖。

从2021年,每年推出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活动,邀请民谣音乐人、乐队等为游客倾情献唱,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在2024年丽江民谣音乐季中,丽江民谣音乐季、民谣嘉年华等话题在快手平台播放量超10亿次,成为又一现象级传播。

2024年丽江民谣音乐季系列活动在丽江古城举行。(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在提升丽江古城“辨识度”、传递丽江古城“温度”、扩大丽江古城“朋友圈”中,丽江古城管理部门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打造出更多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通过全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打造“国风”“潮玩”“民宿+”“文化院落+”“研学游”“非遗+文创”“古城夜经济”等新业态。

更多的尝试,正在进行。

暖心式民宿客栈、茶咖慢时光体验、旅拍等新业态成为游客来到古城的新玩法和新体验,“遇见木府”“屋顶咖啡”“狮子山夜市”“北门里天意集”“5596休闲街”等成为丽江古城新的热门打卡地,吸引更多人融入古城日常生活。

丽江古城内每年举办的菊花展吸引众多游人打卡。(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供图)

保护是重头戏,科学发展是亮点。在传承保护与遗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丽江古城坚持塑魂、绘形、传神,形成丽江古城“慢生活”的典范场景。

一座毓秀之城,一处梦幻之境。这座千年古城,在不断的保护和发展中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0 阅读:4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