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23年,吉林一大妈在领取了帮扶单位发放的大米后,扛起来就往家里面走。没曾想,

2023年,吉林一大妈在领取了帮扶单位发放的大米后,扛起来就往家里面走。没曾想,在上楼时不慎摔倒意外去世,老人家属认为帮扶单位没有帮助将大米送到家,于是便将其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 信息来源:华阴市人民检察院2023年8月30日《吉林延边一公司扶贫,给贫苦户发了50斤大米和一些豆油,怎料……》 这也要讹到扶贫公司的身上吗?总不能因为任何一个意外都要找到一个背锅的人吧。 这起事件发生在2020年,地点是吉林延边。事件的主人公是金秀兰(化名)是当地贫困户,在领取扶贫物资大米和豆油后,在上楼过程中意外身亡。 在金秀兰的案例中,扶贫物资是由公司员工吴春华(化名)和团队送到她家附近的。金秀兰自行搬运50斤重的大米上楼时,因身体原因不幸摔倒身亡。家属认为公司未将大米送货上门,导致金秀兰意外身亡,遂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赔44万元。 法院最终驳回了家属的诉讼请求,认为金秀兰的死因是自身身体原因,与公司扶贫活动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公司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从法律角度来看,案件的判决结果都基于“合理注意义务”。这意味着,在扶贫活动中,公司和员工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可预见的风险。在金秀兰的案例中,公司将物资送到了家附近,已经履行了基本的送达义务。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核心在于善意、责任和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扶贫是出于善意,公司和员工的行为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意外的发生也暴露出扶贫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如何既能鼓励善举,又能避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扶贫活动中,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企业或个人在开展扶贫活动前,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例如,可以根据受助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提供不同的帮助方式,比如送货上门、协助搬运等。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受助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此外,在意外发生后,危机处理也同样重要。及时、真诚的沟通,可以有效缓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例如,公司可以主动与家属沟通,表达慰问和关切,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同时,也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误解和谣言的传播。 网络舆论对这两起事件的反应也值得关注。一部分网友认为公司已经尽力,不应被“道德绑架”。他们认为扶贫是善举,而非义务,如果因为好心而被索赔,会打击社会公益的积极性。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公司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受助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周全的服务。他们认为,即使法律上没有责任,也应该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