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长征途中,詹才芳看到一个重病的人被部队抛下。他沉思片刻道:“不要扔,这么年轻可惜了,这么大的个子是个扛机枪的好手,给他个尾巴毛。”这一决定,让我国多了一名少将。 茫茫草地,渺无人烟。红四方面军缓慢地行进着。 许多战士在草地上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詹才芳将军发现了一幕让他揪心的场景: 三个年轻的战士,其中一个高个子躺在担架上,另外两个则精疲力竭地瘫坐在一旁。 那位高大的战士尤太忠身体不好,饿得不行,躺在担架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两名战友已经累得不行,实在抬不动那位战友。 继续抬,意味着三个人都可能葬身草地。 放下,或许能保住两个人的性命,但尤太忠将必死无疑。 两个年轻的战士,最终选择了后者。 他们把尤太忠留在了路边,继续赶路,以求一线生机。 詹才芳走上前,询问了情况。 得知原委后,他内心感到无比痛惜。 这个高个子战士,如果能够康复,绝对是一把好手。 就这样放弃,实在可惜。 红军穿越草地,光有体力还不够。 詹才芳意识到,必须激发这些年轻战士的求生欲望。 快到草地尽头了,成功就在前方,再撑一下就能看到胜利了。 “就这样放弃,甘心吗?” 詹才芳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求生欲望驱使尤太忠挣扎着从担架上坐直了身子。 詹才芳立刻下令,将尤太忠拴在马尾巴上,借助马的力量,拖着他前进。 这根马尾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撑。 尤太忠拽着马的尾巴,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蹭。 在战友的鼓励下,尤太忠最终走出了草地。 与此同时,另一年轻战士邓岳,也同样在一位将领的帮助下,拉着马尾巴走出了草地。 长征的经历让尤太忠从一名平凡的红军兵卒,逐渐磨练成了一位出色的指挥官。 抗日战争时期,他从连指导员干起。 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一路升迁至团长、副旅长。 尤太忠在解放战争那会儿,达到了他军旅生涯的最高点。 作为王近山麾下的得力干将,他率领16旅,在中原大地上屡建奇功。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渡过汝河,是这场战略行动的关键一环。 尤太忠接令,带着队伍坚守大雷岗和小雷岗,确保主力顺利过河。 敌人的炮火密集地倾泻而来,战斗异常激烈。 刘邓两位首长亲自到指挥所,安排了作战计划。 炮弹爆炸声巨大,震得尤太忠的帽子都飞了。 面对如此危险的境地,两位首长依然镇定自若,坚持完成任务部署。 尤太忠毫不犹豫地严格遵循命令行事。 这场阻击战异常残酷,16旅以不到七个营的兵力,对抗敌人一个整军。 一天之内,就牺牲了两千多名战士。 尤太忠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但他依然坚守阵地。 直到完成任务,与主力在彭店会合。 1948年,6纵奉命攻打榆台。 16旅担任主攻任务,却遭遇了顽强抵抗。 6纵政委杜义德打电话询问战况,言语中透露出些许不满。 尤太忠二话不说,摘下帽子,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最终攻克了敌军阵地。 然而,在战斗中,尤太忠的右腿不幸中弹受伤。 尤太忠就是这样一位敢打敢拼、身先士卒的将领。 建国之后,尤太忠持续助力新中国的建设。 他当过34师师长、12军副军长,还做过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 还有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等。 和平时期,尤太忠仍旧和战友们情深似海。 王近山将军出了点问题,导致大家都不愿意靠近。 然而,尤太忠却在深夜驱车前往火车站迎接他,给予他支持。 陶勇将军离世,他的孩子们后来生活变得很艰难。 尤太忠和肖永银一商量,就让人把陶勇的孩子们接到南京,托付给了肖永银照顾。 1974年春天,尤太忠在探望李达将军的时候,听说邓小平同志已经重返北京岗位了。 李达提出要去串门,尤太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尤太忠见到小平同志,便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小平同志笑着问他:“你还真敢来啊?” 尤太忠认真地回答:“您永远是我的老政委嘛。” 看到邓小平还在抽没过滤嘴的烟,尤太忠心里挺不舒服的。 回到宾馆后,他托人买了几条中华烟,想让老领导抽点好的。 尽管按规定他只能买两条,但他还是坚持多买了几条。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永不放弃希望。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信息源:中国新闻网《尤太忠将军抗美援朝时将上千朝鲜地名烂记于心》2012年05月29日
1936年,长征途中,詹才芳看到一个重病的人被部队抛下。他沉思片刻道:“不要扔,
玲珑说历史
2024-12-05 10:50:32
0
阅读: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