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近年来,赤水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林”为主题,“长”为核心,“制”为保障,“治”为落点,推深做实“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双盈利”,让“绿水青山”转变为一座座“金山银山”。
在葫市国有林场,工作人员正在对林区进行巡护,只见他们手持柴刀,穿梭于竹林间,左右张望,不一会便停在一根竹子下面,挥动手中的柴刀,眨眼的功夫,竹子便应声倒下。工作人员岑小兵表示:“竹林到了4年以上必须要择伐才能保持健康发展。”
竹子不仅能卖钱,通过合理采伐后,对林地里资源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好处,从2023年开始,林场的1000亩林地改造成了楠竹笋用林培育示范基地,让林下经济的收益能得到最大化。
葫市国有林场场长刘小平介绍道:“我们通过采伐、抚育、施肥及林地清理等措施进行管护,预计经济效益可达200万元。”
生态项目不断释放“红利”,真正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老百姓靠竹吃竹,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致富道路。在不断建设生态项目的同时,赤水也将保护和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建立了竹类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总占地500亩,有干竹属、刚竹属、绿竹属、箭竹属等41属620个种类。如今的赤水,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既保住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又打造人富民安的社会环境。
赤水市林业局国有林场管理股股长陈家洪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省级林草发展改革资金,打造一个林长制主题公园,更好地宣传林长制的思想,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公众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陈俣)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