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杀!”1953年,曾经为祸一方的西南女匪首终于落网,就在她要被判处死刑的时候,毛主席听到了这件事,决定亲自为她求情。 程莲珍,一个来自贵州深山的布依族女子,谁能想到她的一生竟如此跌宕起伏? 程莲珍的美貌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才17岁的她,就被大财主陈正明相中,硬是抢了过门。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程莲珍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一夜之间变成了陈家的压寨夫人。 可谁承想,好景不长,陈正明英年早逝,年仅24岁的程莲珍,就这样守了寡,可陈家的欲望哪里会放过她? 陈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上千亩的良田,谁看了 不心动,于是其他的陈家人背地里勾结土匪,处心积虑地想把程莲珍赶走,独占陈正明的家产。 程莲珍哪里肯让他们称心如意?为了保住陈家的基业,她变卖首饰置办枪械,召集死士组建家丁,就这样,程莲珍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当家,“骑马打双枪”的威名不胫而走。 可造化弄人,土匪的一次突袭,让程莲珍意识到,再厉害的女人,没有靠山也不行,在亲友的牵线下,她嫁给了国民党89军的罗营长。 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谁知道,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新的政权已经建立,罗绍凡不甘心做一个缩头乌龟,拉着程莲珍一起参加了“贵州反共救国军”。 就这样,曾经的陈大嫂,一步步走上了从夫为匪的不归路。 可那个年代,风云突变,解放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反共救国军”被一锅端了,程莲珍也开始了亡命天涯的逃亡生活。 山高皇帝远,在那偏僻的山村里,程莲珍和罗绍凡几次险些丧命,因为她是极为少见的女匪首,剿匪指挥部不仅下达了全省的通缉令,更是决定一定要活捉她。 罗绍凡伪造了一个通行证,悄悄混进了贵阳,为了混口饭吃,他不得不加入了抬河沙的队伍,虽然他已经非常小心了,但还是被群众给认了出来,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牢。 面对审讯,终于罗绍凡还是将程莲珍所在的位置供了出来,原来她是悄悄投奔了自己的姑妈,1953年,潜伏的程莲珍还是落入了法网, 千夫所指,万民唾骂,人人都在喊打喊杀,是死是活,程莲珍自己也不清楚。 就在众口一词要杀的时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却发话了:“不能杀!”这一纸电文,犹如晴天霹雳,在贵州传为佳话。 “诸葛亮对孟获都能七擒七纵,我们共产党抓住了一个女匪首,怎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毛主席幽默的话语,透着深远的政治智慧。 因为这程莲珍是少数民族,虽然当了土匪,但是她所造成破坏比较有限,而且如果能争取到她,或许可以让那些还未落网土匪们主动自首。 在万众瞩目下,一场特殊的公审大会召开了,惠水县的父老乡亲齐聚一堂,等待宣判的那一刻,人人屏息凝神。 “当场释放!”振聋发聩的声音,让现场一片哗然,程莲珍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她感激涕零地表示,一定要为共产党赎罪,为人民立功。 程莲珍身体力行,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崇山峻岭间,她满腔热忱地做起了说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劝那些昔日的同伙回头是岸。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在短短一个月里,程莲珍就劝降了20多名顽匪,缴获了30多支枪。 苍天不负苦心人,程莲珍的人生,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家还住上了新房,田也分到了几亩,老了还能领养老金。 昔日里“杀人不眨眼”的女匪,摇身一变,成了州里、县里的政协委员。 再后来,风云几番变幻,沧海已经桑田,1996年,程莲珍又一次成了新闻人物,毛主席的儿子毛新宇,专程到贵州看望这个特殊的阿姨。 程莲珍的外孙女对此表示感激涕零:“谢谢你爷爷当年放了我外婆!” 是啊,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宽大,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英明,又怎会有程莲珍的重生?这“八擒八纵”的智慧,给了多少像程莲珍一样的迷途羔羊改过自新的机会。 今天,让我们再次回望程莲珍的人生,她的悲欢离合,她的跌宕起伏,无不深深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而她的蜕变,她的重生,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生动诠释。 程莲珍的故事,远未结束,她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源:天眼新闻——「共和国记忆」最高特赦,毛泽东“钦点”释放的贵州女匪首程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