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文/胡旭)新能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全球能源和产业格局重塑中占据主动和先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位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四川省宜宾市,过去高度依赖煤炭、白酒等传统产业,“一黑一白”工业增加值占比一度超过60%。近年来,宜宾深度嵌入全国乃至全球绿色新能源产业链,动力电池产销量约占全国15%,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约占全国7%,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由“黑白”向“蓝绿”(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转型。宜宾成为长江上游推动绿色发展的高地,其产业发展路径有何特点,又能否穿越当前的行业低谷?
放眼全球瞄准光伏产业
12月3日,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满载“宜宾造”太阳能硅片的货轮从宜宾港出发驶向上海、出海后直奔印尼。这是宜宾光伏产品首次通过长江运输出口,此种运输方式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这批产品来自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总计105万片,贸易额预计300万元。
英发德耀是宜宾招引落地的第一家光伏产业链头部企业,也是首家落户宜宾投资超百亿元、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亿”光伏企业,其电池片产品不久前成功获得法国光伏产品碳足迹PPE2证书,拿到了进军法国及欧洲市场的“敲门砖”。再生能源与科技研究顾问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企业TOPCon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
“全球配置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说,当初笃定选择将晶硅光伏产业作为重要发力方向,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旺盛。
实际上,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不断涵养“汇江向海”的城市气质和格局,要求自己树立世界眼光,在更广阔的天地谋求更大更好的发展。以晶硅光伏为例,此前几乎没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宜宾,深挖自身具备的充沛绿电优势,秉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抢抓技术迭代窗口期及时卡位,不仅成功站上新赛道,而且迅速冲刺到第一方阵。
“作为宜宾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目前我们已累计签约光伏项目23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3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同比增长65%;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8亿元,同比增长16.1%。
登上宜宾高新区“高新之窗”观景台,放眼望去,成片的厂房整齐排布,一条宽敞的产业大道纵贯其间。在此落户的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4家企业发展迅速,被称为“宜宾光伏F4”,成为当地产业突围和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宜宾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光伏产业企业进出口额达3.33亿元、同比增长59.3%,其中出口额达2.66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单晶硅片出口额为1.2亿元;进口额为6744万元、同比增长415.3%,主要进口产品为石英砂和多晶硅这类原材料。
晶硅光伏产业“无中生有”是宜宾绿色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2019年,宜宾以“敲破门”的劲头争取到宁德时代落户,开启动力电池产业序幕,现已逐步构建起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六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能达180GWh,产值突破1000亿元。
近几年,宜宾在“新三样”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地区生产总值排名跃居全省第三,跻身四川经济副中心。同时,其出口总额也连攀新高,跃居四川全省第二,成为相关行业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深挖产业链细分领域
冲刺新赛道,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对于宜宾来说,自争取到宁德时代落户后,更加体会到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建设的强劲带动力。但在2022年,晶硅光伏行业炙手可热,资本追捧、地方争抢,龙头企业又凭什么选择宜宾?
一开始,宜宾也依循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轨迹,尝试将隆基绿能这样的行业龙头作为招商对象,但发现代价太大。于是宜宾调整策略,将目标瞄准高成长性、有成为龙头潜质的企业,以及既不是龙头也不是准龙头,但团队属于行业顶尖的企业。在这样的思路下,在电池片领域高速发展并正在寻找地方伙伴的英发集团与宜宾率先达成合作。
“我们专班的同志对产业的研究比较深入,和企业谈的时候直奔主题,所有要素保障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企业提出的问题当场答复,能解决就马上答应,不能解决的多久能解决当场也有一个明确答复。”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3月,宜宾英发德耀项目签约;11月,一期项目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创造了“从与企业接触到签约只用39天,从签约到开工只用79天,从开工到投产只用5个月”的宜宾产业发展新速度,宜宾光伏产业由此开篇。
英发之后是高景。宜宾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高景成立才一年多,但发展势头很猛,双方谈到凌晨四点多,敲定了所有细节,确定第二天签约。
就这样,宜宾深入分析晶硅光伏产业特点“按图索骥”,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谈,横店东磁、和光同程等相继落地。后续,宜宾又深挖产业链细分领域和重点落地企业的一二级配套企业,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新办法,以及举办大会、竞赛、展会等新活动,有序开展项目招引。目前全市已签约晶硅光伏项目35个,已投产项目24个,初步形成光伏全产业链生态圈。
“宜宾具备充足的清洁电力支持,较东部地区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且光伏作为出口型产业,绿电更提高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四川高景相关负责人说,当地政府对于产业规律的理解度,对于产业要素的保障度,对于企业服务的细致度,更进一步坚定了企业落户宜宾、扎根宜宾的信心。
除了在本地布点成链、延链成圈,宜宾还积极融入“成眉乐宜”光伏产业走廊,促进四川省光伏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四川省经济合作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多晶硅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电池片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光伏产品综合产能居全国前三位。2023年,四川省光伏产业营收2500亿元,预计2027年产值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以开放心态追求合作共赢
受多种因素影响,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增速放缓甚至陷入亏损。但在宜宾,一些向好的因素正在积累。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光伏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光伏企业开工率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前三季度部分企业持续盈利。
目前,宜宾正大力推动新能源领域落地的产业链上下游、厂区相邻的“左右岸”企业深度合作,共墙免检、隔墙配送,实现产业链就近配套、协同发展,促进各环节产能有效消化。同时,宜宾也正大力开拓本地光伏应用场景,推进工业园区、工商业、政府机关等屋顶光伏及茶园等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全市建成光伏发电项目941个,装机规模达231.55MW。
“当前,新能源赛道受外部环境、政策调整、竞争加剧、价格波动等影响较大,短期内存在阶段性困难。”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说,“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赛道仍然是未来最具活力、发展最为迅速、潜力空间最大的赛道,我们要不断增强产业内生动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2022年开始,宜宾就启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通过“科技悬赏”让研发需求与技术团队实现资源匹配。今年7月,宜宾又打出创新“组合拳”,启动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计划,抢抓前瞻性应用技术研究,布局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预计未来三年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宜宾引领创新风潮,聚焦先进动力与储能电池、电池安全与热管理、新能源大数据与碳排放、智慧能源与车网融合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在晶硅光伏领域,宜宾着力发展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加强HJT电池、XBC电池、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型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示范应用。
为让各类创新主体聚合发力,宜宾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汇集12所高校、10万在校大学生,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15家产业研究院。
“我们深刻认识到,打造新能源发展高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任务,不仅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也要求我们必须持有更开放的心态,坚持共赢理念,积极融入和推动全球范围内产业合作共赢。”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说,“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屋顶的光伏电站(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