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科尔沁草原最美的底色。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今日之通辽,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动手、社会参与、协同共建,打一场防沙治沙的人民战争。
“滴!开始巡护了。”随着手中巡护监管系统的提示音响起,在科尔沁沙地西北边缘的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乃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区管护站,站长金山和同事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管护工作。
“我们3个人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天的工作就是防火和防止偷牧。”金山告诉记者,如果有偷牧滥牧现象,他们会及时制止,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保护成果。
曾经,这里是“黄沙遮天日、牛羊无草食”的重度退化草牧场,当地人都戏称这里是草原上的“牛皮癣”。如今,经过精心治理,项目区里,整齐划一的草方格织成的网格状沙障渐次铺开,将绵延不绝的黄沙分割、锁定在了数以万计的方格中,给裸露的沙丘披上了防风固沙的外衣。
“自今年4月22日乃林嘎查防沙治沙项目区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3万亩的治理任务。目前,沙打旺、冰草、披碱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长势良好,对沙地生态恢复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乃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区施工方蒙草公司项目负责人于东江对项目区的治理效果信心满满。
同样,在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查干敖包嘎查项目区,工人们正按照提前规划好的线路进行网围栏和铺设沙障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由通辽市城镇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联合体施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与2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以工代赈框架协议,允许合作社社员以及村民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参与项目治理工作。目前,已累计雇佣村民685人次、租赁机械56台班,共计支出以工代赈费用13.7万元。
“我们有200多亩草牧场在项目区内,近几年沙化严重,必须要治理了。现在要通过三年的时间进行围封治理,治理好草原生态环境是一件好事,我在项目区干活,一方面能挣点钱,另一方面也能参与到家乡的生态环境治理中。”查干敖包嘎查村民斯琴巴特尔脸上写满自豪。
近年来,扎鲁特旗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以统分结合、利益联结、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政策措施,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投身治沙事业。优先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就近参与防沙治沙项目,项目区内的防沙治沙工程,其施工、管护及农机设备优先委托给当地农牧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承担,按“合作社+”的模式,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参与,以此激发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扎鲁特旗治沙之举,是我市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累计投工投劳折资占治理工程总投资的近一半,涌现出了席宝力皋、宝秀兰等一批“敢叫沙海变绿洲”的植树治沙模范,社会各界人士和公益组织累计向生态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用实际行动为守护生态家园贡献力量。
在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进程中,我市积极推动社会各界由“投资金”向“聚合力”转变,动员鼓励资源开发企业参与防沙治沙。同时,积极发动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开展防沙治沙,印发履行植树义务、助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倡议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公益组织、农牧民群众,通过劳动、捐资等形式参与防沙治沙近百万人次,完成沙地治理面积1.2万亩。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将分散在农牧户手中的退化草原、沙地、荒地等经营权有序集中,林草部门组织统一规划,指导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国有企业统一组织实施防沙治沙,农牧民通过合作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获得收益。截至目前,全市合作入股收益245万元,落实以工代赈用工2.74万人次,支付劳动报酬519.1万元。
全民动员、多元投入、合力攻坚,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如今的通辽正以滚石上山的劲头,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坚决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记者包乌云通讯员佳佳苏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