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更多了,责任更大了,肯定会感到有压力。但我不会惧怕压力,我会加倍努力,做好服务,不辜负老人和家属的期望。”
——李鑫月
李鑫月在介绍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相关情况。
“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李鑫月。
本报记者王琪鹏
“这孩子太好了,我们特别喜欢她”“特别细心、耐心”“小姑娘能干着呢”……这个让老人赞不绝口的姑娘名叫李鑫月,是老人眼中的“小棉袄”。李鑫月出生于1998年,别看她年纪轻轻,个头也不高,却已经是一家养老照料中心的负责人。
“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谈到养老,“科班出身”的李鑫月如是说。李鑫月学的是康复专业,可谓专业对口。2019年毕业后,李鑫月来到石景山区北京康养集团旗下的一家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起初,她的岗位是医疗助理,协助院长做好在院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做养老,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耐心和爱心。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除了各项健康指标,李鑫月对每一位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都格外留意。院里的老人叫什么、来自哪里、喜欢吃什么……繁杂琐碎的小事,却大大拉近了小李与老人的距离。凭着对养老事业的热情,她很快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2023年,北京市出台政策,将重点打造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集中养老等功能的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因为工作出色,李鑫月和另一位同事被抽调到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参与全市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筹备建设工作。
对于年轻的李鑫月来说,这项工作无疑十分艰巨。让她更加感到压力的是,由于临近年底,留给整个项目团队的时间只有18天。“18天,我们要把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从蓝图变为现实。”李鑫月说,这项全新的任务,远比她之前的工作复杂得多。筹建工作不但涉及前期的调研和规划,还涉及房屋产权、垃圾清运等诸多问题,为此团队几乎吃住都得在工地上。
18天完成任务,缘于小姑娘有一颗“大心脏”。
那段时间,因为天天加班,李鑫月消瘦了不少,但她依然天天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和同事一起并肩作战。
2024年开年第一天,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在社区里引发不小的轰动。1月3日,中心便迎来了首位入住的老人。新落成的养老服务中心堪称一个养老服务枢纽,既有托老床位、社区餐厅,又具备居家养老、需求对接等功能,成为未来北京养老的标杆。每个到访中心的人,都为这里的功能布局赞叹不已。
对于李鑫月来说,首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落成,仅仅是工作的开端。李鑫月既是中心的运营主管,又是讲解员、保洁员、维修工。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半年的时间里,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接待访客超过90批次,开展主题老年学堂17次,中心的各项功能逐一落地。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完成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助洁、助餐等服务1.9万余人次。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扎根社区,李鑫月对社区老人的状况格外关注。社区王大爷因为老伴儿突然离世,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门。李鑫月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着急。一次,她偶然从邻居口中得知老人是书法协会的会员,于是便趁着上门护理的机会,拿出自己临摹的一幅字给老人看。“丫头,你这字还得练呀!”老人说着,便铺开纸给她做起了示范。
李鑫月赶紧趁热打铁:“王大爷,您这字写得太棒了!我们正缺一位书法老师呢,有时间教教我们吧!”刚开始,老人一口回绝。但经不起李鑫月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试试看。就这样,王大爷成了养老服务中心的义务书法老师,不仅收了不少徒弟,还交了很多老年朋友,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今年6月,李鑫月又到了新的岗位,担任门头沟区沁心园养老照料中心的负责人。如今,她负责着东辛房街道1家养老院、1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3家养老驿站的运营工作,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了。毕业没几年,就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让人不禁对李鑫月刮目相看。
面对夸赞,她总是谦虚地说,在养老行业里,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有很多,都在为服务老人默默奉献。没人知道,她将长发盘了起来,悄悄换了发型,只为显得更加成熟干练。
“工作更多了,责任更大了,肯定会感到有压力。但我不会惧怕压力,我会加倍努力,做好服务,不辜负老人和家属的期望。”她说。
这个“小棉袄”,真有一颗“大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