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柯锐)第十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12月5日在北京开幕,会议主题为“孙子兵法与文明互鉴”。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上将主持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副主席哈罗德·拉夫分别致辞,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凌焕新上将作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中,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凌焕新上将指出,《孙子兵法》是兵法中的“基本法”、兵学中的“智慧学”,蕴含了整体辩证、贵和止战、安国全军、合交豫交、同舟共济、人道主义、知彼知己、庙算胜算、令文齐武、备战胜战等深邃思想。他强调,研究传统文化,不是为寻找逝去的“古”,而是为接续当下的“今”,《孙子兵法》蕴含着创新、超越、包容、科学、人文等精神内核,具有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孙子兵法》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待世界的根本态度。
李国强表示,“慎战不战止战、禁暴正乱除害”是贯穿于《孙子兵法》全书的核心观念,是中华民族向往和平谋求和平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追求的生动表达。
在李国强看来,《孙子兵法》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完整的思想体系、卓越的战略思维、精深的逻辑思辨,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下观、道德观、军事观,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此外,《孙子兵法》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立足整体、系统谋划的思维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鲜明的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息意识。”
李国强认为,《孙子兵法》揭示了中华民族勇于直面挑战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包括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坡”,强调和平方式是兵法的首要选择;主张“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强调以全局性战略谋取“保全式”完胜;主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强调对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的准确把握。
“《孙子兵法》关于战争艺术和制胜之道的高度概括和深度凝练是中华民族临危不惧、善于思辨精神气度的写照,具有显著的哲理性和实践性,充满了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李国强说。
同时,在李国强看来,《孙子兵法》还为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独特页献。他介绍,公元735年,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带回日本,拉开了该著作跨地域、跨文化传播的帷幕。15世纪以来,《孙子兵法》先后传入朝鲜、越南。日本江户时代,开创了日本孙子学史上的盛况。1772年,《孙子兵法》法文版出版,开启了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历程。迄今为止,《孙子兵法》在全球已有数十个语种的译本。
李国强认为,《孙子兵法》为人们提供了“没有时代界限的各种处事原则”,无论对政治家还是对企业家,都是可供学习的教材,是可以从中获得众多指导的经典。
“基于《孙子兵法》展开研究并阐发政治思想、经济战略、商业策略的各类著作层出不穷,其原因在于《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经典,也是历史和哲学经典。”李国强说,《孙子兵法》跨越时代、超越地域而始终熠熠生辉,它所蕴含的“止戈为武”和平宗旨和思想真谛从未磨灭。《孙子兵法》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和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思想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他认为,当今时代,更加需要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以孙子文化擦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以孙子文化厚植全球文明倡议的历史底蕴,夯实文明交流互鉴的根基,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副主席哈罗德·拉夫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正日益演变为一个由相互依存、合作与竞争构成的复杂网络,各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有效地运用治国工具来实现其政治目标。在这个时代,孙子的“慎战”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永恒而明智的训诫,强调预防冲突而非战争,显得尤为必要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