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8年12月,在台湾蛰伏了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到家后,

1988年12月,在台湾蛰伏了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到家后,却看到一屋子来回跑动的孩子,他不禁皱起眉头:“我42年没回来了,这些孩子是谁的?”

在兄弟姐妹中,谢汉光无疑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他勤奋好学,常常挑着煤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埋头苦读,谢汉光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1940年,23岁的谢汉光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报考了大学法务专科,在校期间,他有幸聆听了竺可桢、李四光等学界泰斗的教诲,为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7月,谢汉光顺利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回到了老家,在家乡揭西县五经富镇,他邂逅了人生的另一半——曾秀萍,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喜结连理。

然而婚后仅仅9天后,谢汉光就不得不离开妻子,前往广西桂林的"黔桂铁路柳州农场"就职,在柳州农场,谢汉光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勤奋,很快就当上了农场主任。

1945年,谢汉光收到了两封重要的信,一封来自台湾,是他的一位教授邀请他去台湾担任省林业试验所的工作。

另一封则来自中共香港负责人,希望他能前往台湾执行地下工作,面对这两个选择,谢汉光没有犹豫,他决定接受党的安排,以赴台工作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到达台湾后不久,凭借着优秀的工作能力,谢汉光很快被推荐为林业试验所所长,他巧妙地利用这个身份,一方面与大陆保持秘密联络,另一方面在台湾暗中发展我党成员,为革命事业默默耕耘。

然而,195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谢汉光的工作,中共台湾负责人蔡孝乾叛变,导致台湾地下组织遭受重创,短短一个月内,400多名同志被捕,谢汉光被迫放弃原有身份,重新进入隐蔽状态。

为了躲避追捕,谢汉光逃到了台东地区,他谎称自己是一名国民党军队的逃兵,得到了一位善良老伯的帮助,老伯将他带到深山中的一个偏僻村庄,为他提供了暂时的庇护。

从此,谢汉光以叶依奎的名字生活在台湾,开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隐蔽生涯。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谢汉光无法与党组织和家人取得任何联系,他每天都生活在惶恐和思念中,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重见亲人,何时才能为党的事业再次贡献力量,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星空,思念远在大陆的亲人和同志们。

谢汉光的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他当过农民、做过小工,甚至还做过渔夫,每一份工作,他都兢兢业业,生怕因为一点疏忽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尽管生活艰辛,但谢汉光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时刻关注着两岸局势的变化,默默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他知道,总有一天,这些信息会派上用场。

1987年,两岸关系出现了转机,台湾当局开放了探亲限制,许多分隔两岸的家庭终于有了团聚的机会。对谢汉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1988年,在等待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谢汉光终于获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当他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看到了已经年迈的妻子,看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甚至还看到了从未谋面的孙子。

然而,回家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谢汉光的真实身份问题并未立即得到证实。他又等待了7年,经过在台湾的战友证实,才最终恢复了党籍和应得的荣誉。

回顾谢汉光的一生,我们不禁为他的坚韧和忠诚所感动,他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忍受了长达数十年的孤独和思念,然而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像谢汉光这样的革命战士还有很多,他们为了革命事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放弃了个人的荣华富贵,选择了艰苦的地下工作,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