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写伤痕文学的作家动机有问题 当年国家倡导的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是正确的,那时没那么多就业岗位,让城市青年到广阔的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锻炼和教育,这有什么错? 没料到知识青年下乡接受锻炼,竟成为一些文人写不完的素材,简直把农村写成了监狱,把城镇青年写成了犯人,别忘了,农村有多少农民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养活了多少城市人,这难道不该赞美,非要写得那么不堪? 看看当今社会,城市里有多少大学生在社会上漂着,有的送外卖,有的去工地搬砖,有的干脆在家躺平啃老,这和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比起来要不堪得多,为何我们一些文人作家视而不见,为何不进行二度的伤痕文学创作? 伤痕文学成就了一批作家,他们以偏概全,用非常偏激夸张的语言抹黑了当年的一场正确的运动,现在回头看其动机是很卑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