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成为“齐天大圣”。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师从鬼谷子,在战国乱世纵横捭阖名扬天下。获得自然科学桂冠的诺贝尔奖得主之间,“学术谱系”传承之力也不可小觑。
今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上帝之手”戴维·贝克的学术出身就可谓“根正苗红”:其导师兰迪·谢克曼、祖师爷阿瑟·科恩伯格及祖师爷的导师塞韦罗·奥乔亚都是诺奖得主。
这一现象在诺奖得主中并非孤例。据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分析,在截至2023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奖项的736位研究者中,有多达702人来自诺奖学术谱系,仅有32位例外。
什么是学术谱系?优秀的学术谱系究竟蕴含着何种力量?学术谱系如何跳出“近亲繁殖”怪圈?青年科学家如何选择学术谱系、在学术繁荣中更好地发展自我?《中国科学报》深度采访了多位院士专家,解读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