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人看90年丨雷光仁: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守护者

多彩贵州网 2024-12-06 21:36:12

1935年,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转折悄然发生在遵义的一栋两层红砖楼房里,它如同一道曙光,引领中国走向黎明。而今,“遵义会议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光辉精神的建筑,如同历史的回声,正在述说着那段不朽传奇。

在这座纪念馆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同志:雷光仁,以一颗赤子之心,默默耕耘二十载,将红色精神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1998年,因工作变动,老雷调任至遵义会议纪念馆担任馆长一职。这不仅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红色文化深沉热爱的归宿。从此,他便与这片红色热土紧密相连,直至2018年光荣退休。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遵义会议会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个故事,都是红军在遵义长征路上英勇无畏、心系人民的生动写照。

而雷光仁,是这些历史见证的守护者和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他无数次被那些革命文物和感人故事触动心弦,其中,一把红军坐过的板凳,尤为让他难以忘怀。

故事发生在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一对普通夫妇田庆发、邱再福,家中珍藏着一条意义非凡的板凳。那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位战士到访家中进行社情调查,与他们亲切交谈,尤其是关于共产党要给农民分田地的承诺,深深触动这对夫妇的心。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带领下,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他们愈发感恩于红军的牺牲与党的关怀,决定将这把板凳作为“传家宝”,用以教育后代,铭记党的恩情。正是因为夫妇俩给孩子们系好了“第一颗扣子”,后来,他家八个子女都整整齐齐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邱再福老人将这把板凳放置在家里干燥的木楼上,临终时仍不忘叮嘱子女要保护好这把板凳。兄妹几个商量后,一致决定将这把凳子捐赠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永久收藏。

雷光仁得知后,深受感动于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这份爱,这不仅是对文物工作者的鞭策,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激。正是有了红军的负重前行,才能换来如今的岁月静好。

从村民家的木楼到纪念馆的木楼,板凳虽易地,但那份坚守与传承之心永不褪色。雷光仁退休后,依然活跃在传承遵义精神的道路上,他加入长征学学会,担任秘书长,与200多名会员一起,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者。每年,他们组织数百场宣讲活动,雷光仁总是冲锋在前,一次次满含激情的诉说,传递给听众一次次激动与感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红色精神的忠诚与热爱。

如今,距遵义会议召开已近90周年。90年,对于雷光仁而言,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条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初心与使命永远不能忘。

在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在雷光仁每一次深情讲述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的温度,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1 阅读:3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

主推贵州省内重大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