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医学?第三届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召开

金羊网 2024-12-06 22:00:47

2024年12月5日至7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主办的2024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PRC-HI2024)在广州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医学的未来:整合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旨在探讨如何将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AI)与医疗健康相结合,推动医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医疗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和利用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已成为全球医疗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和技术企业的专家和学者,聚焦于机器人手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数字医疗等领域,探讨技术如何改变医学的现状与未来。

让手术恢复更快、更好

在本次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教授接受采访,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服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肖海鹏表示,机器人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微创手术领域,他提到:“我们的达芬奇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胰腺癌等复杂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提供的高精度操作和稳定性,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痛苦,还大大缩短了恢复时间。”

肖海鹏进一步解释道,机器人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精确和微创性,过去许多复杂的手术需要开大刀进行切割,但借助机器人技术,许多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完成,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还减少了感染的风险。而机器人和智能通信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远程手术得以实现,让外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顶尖医疗资源。

提升诊断效率,给医患交流腾出空间

肖海鹏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病历录入、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有望从烦琐的病历和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时间可以用来与患者沟通和治疗。“将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病历和手术记录可以自动生成,有利于医生腾出更多时间与患者互动,提升诊疗质量。”

在影像诊断方面,肖海鹏提到,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CT、X光等影像资料的分析。“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而且通过快速识别疑难病例,能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治疗。”当然,他也提到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有一定误诊率,需要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医生需要拥抱人工智能

肖海鹏在访谈中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是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肖海鹏强调:“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但我坚信,懂得人工智能的医生一定会取代那些不懂人工智能的医生。”

他认为,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将不仅仅依赖医生的经验,还将依赖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肖海鹏总结道,“未来的医生将不再仅仅是治疗的执行者,更是智能决策的参与者。”

共话健康创新,促进国际合作

此次大会不仅是中外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动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桥梁。肖海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激发开创性的理念、富有意义的对话以及持久的合作,“希望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健康挑战时,我们在此建立的关系能够成为国际合作的灯塔”。据了解,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深度合作已有四年,在十多个外科专科开展了广泛合作,成立了中国首个国际机器人培训中心,并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一同持续探索。

据悉,大会设立了圆桌会议、分论坛等,着眼机器人技术、数字医疗、人工智能等世界医疗健康前沿话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新加坡、匈牙利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医疗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创新思维与前沿成果。

文|记者李可欣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章智琦

图|通讯员提供

0 阅读:1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