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在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指导下,扬子晚报网·少年志策划推出“我以青春作答”融媒体新闻行动,深入回访2019年以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部分苏澳学校。该行动系2024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的重要活动之一。
行动第三期来到南京大学。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两年来,南大人以“奋进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南大青年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上挺膺担当,两年来,学校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引力子激发、“羲和号”太阳探测、工业回用水国际标准等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发表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21篇。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芦红,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120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之一。她和她的团队正在研究的,是“从无到有”的新材料技术,通过一种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可以做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材料。“当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才能够成长为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我们才更加懂得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深刻含义,并为之而努力。我们团队将继续按照总书记勉励我们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懈努力。”芦红说。
2015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黄硕结束了近10年的留学生涯,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南京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任教,开启有关蛋白质精准测序的科研课题研究。黄硕表示,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化学化工学院有一个化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来自不同的课题小组,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环境等院系专业,大家群策群力。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好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为更好地承担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南京大学还将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质量,携手南京江北新区、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深圳大学等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启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设立900万元基金,支持文科优秀青年学者发展。
两年来,从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专题座谈,到留学报国成果展、报告会、研修班;从“弘扬报国传统,担当强国使命”信仰公开课,到100余场示范性主题团日、1700余次基层团支部专题学习,南京大学还用重要回信精神影响社会,由各学科青年教师组成的“李四光留学报国精神宣讲团”奔赴省内外开展近百场宣讲……
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外国语学院准聘副教授施雪莹今年5月获得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接下来,我们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坚持文化自信融入学习和实践中,将中国的古典典籍和中国的现代作品译介到国外去。我也将继续站稳讲坛,更好地在学习工作中具体讲好中国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