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备受推崇?这是与国家制度框架和治理需要息息相关的。从秦代开始,国家制度框架是郡县制。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超级独资公司,所有权只属于皇帝一个人,其他所有官员和行使管理职能的,至少从制度社会设计上属于这家公司的管理人员;老百姓就是其中的一线从业人员。郡县分别是两级分公司建制。从管理体系上看,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先进和文明的制度设计。要知道这是两千多年前确定的,而那个时候,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还在“所有权”这个点上纠缠不清呢。 这个制度为什么需要儒家文化的持久深度捆绑呢? 因为儒家文化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他能论证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一个是他能从文化角度弥补这种制度的缺陷。儒家观念的核心是“礼”、“仁”、“忠”、“孝”、“信”,它对应的就是这种社会制度中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而且他的中心定位在“管理者”那里。比如说皇帝,他希望是的最好状态就是——在家里,他的兄弟姐妹子女都能和平相处,至少都能以他为核心组成一个齐心协力的家庭,不要为了利益争得你死我活。儒家讲“礼”讲“孝”讲“慈”讲“悌”讲“德”讲“从”……就是定了一整套的已达到家庭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的规矩。你说这是不是家长最想要最喜欢的?在国家治理上 ,皇帝最希望是管理运转正常,社会安定,希望所有管理人员和一线打工者都能遵守规则,乐于奉献,大公无私;而不要争权夺利,阳奉阴违。儒家讲“忠”讲“礼”讲“道”讲“敬”讲“天命所归”……,你看是不是都在证明那个政权那些统治者都是合理的,都是正常的,都是需要遵守尊重……的。 从整个社会层面,他大力宣扬宗法制,把家庭、宗族和社会、国家混在一起,你说这种文化好不好?皇帝喜欢不喜欢? 其实不仅皇帝喜欢,大臣也喜欢,家长也喜欢。因为这种文化她构建的是一种深度交错的等级制。他的既得利益者的覆盖是全方位的。 他只是抛弃了一个点,那就是“人人平等”。因为他的所有理论观念的立足点就是“人生而不平等”。在家里,生下来是老大,那就有家庭继承权,就是天然地家长。生下来是女的,那就是注定要“三从四德”,生下来是皇帝家,那就是皇子皇孙公主。生在高管家庭你就是官二代。除了这个“天生的不平等”,也有一个流动的渠道,在社会国家,讲的就是“功”和“才”,不过这是自上而下决定的。所有的一切权利都是自上而下分配的。只要你不在最底层,那你就都是“既得利益者”。你说这种文化的魅力大不大?至少所有的聪明人,所有的有野心的人,所有的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是不是都会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