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云柯
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面向公众预约开放。从12月5日起,游客可通过“明十三陵景区”抖音号等官方预约渠道预约讲解入园参观。记者从昌平区文旅集团了解到,新开放陵寝受到市民游客广泛关注,本周六日永陵、思陵预约名额已基本约满。
截至目前,明十三陵已有长陵、定陵、昭陵、康陵、永陵、思陵等6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
永陵规模宏大仅次于长陵
明永陵占地25万平方米,是明朝第11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和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的合葬陵寝。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史称嘉靖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永陵为明世宗生前所建,营建耗时7年多、用银超800万两,在明十三陵中规模仅次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
走进永陵,迎面见到的巨大台基是祾恩门的基础,这座台基的规模超越了前代几座陵寝祾恩殿台基的高度,中央御路的石雕采用龙凤戏珠图案。据史料记载,永陵祾恩殿最初的建筑形制采用了屋顶制度中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面阔七间,所用材料均为名贵的楠木,由于工程质量很好,永陵建成200余年后仍保存完好。
清乾隆年间大修明十三陵时,由于缺乏现成木材,乾隆皇帝便下令拆毁永陵的楠木大殿,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规模很小的新祾恩殿。祾恩殿台基上至今还能够清楚地看到清代改造的痕迹:规模巨大的明代台基上,叠压着一座清代改建的祾恩殿台基,两座台基见证了永陵的沧桑。
由于外围建筑残损,进入永陵后很快能看到明楼。这座明楼由纯砖石打造,从斗拱到椽子,再到刻有“永陵”二字的匾额均系石制,虽历经400多年风雨,至今仍不需要大规模修缮,可见其坚固程度。永陵宝城城墙上的城垛均采用名贵的花斑石。这种材料和建筑方式均为永陵独有,足见嘉靖帝对自己陵寝的重视程度。
思陵石供器独具看点
明思陵位于天寿山陵区西南角,占地6500平方米,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皇陵内的石供器独具看点。
朱由检在位17年忙于政务,未为自己建造陵寝。1644年正月,生前备受皇帝喜爱的田贵妃入葬天寿山陵区。之后,北京城风云突变,崇祯帝于万岁山(今景山)自缢身亡。因崇祯帝生前没有预建寿宫,而田贵妃新葬,因此田贵妃墓成为安葬崇祯帝的首选,随葬的还有悬梁自尽的周皇后,一帝一后“屈尊”合葬在妃子坟,让这处墓园颇显凄凉。
当时昌平州库无钱,官民共同捐助,为明朝末代皇帝举行了葬礼。清朝入主北京后,将此处陵墓命名为“思陵”,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目前,思陵主体建筑全部无存,最显眼的建筑遗存非石供器莫属,与明朝其他十二座皇陵中的石供器相比,思陵内的石供器设有两套,前套供器由五件组成,石器身上满布精美纹饰,供器之下配有石雕案座,装饰以云纹和龙纹。后套供器由分别代表石榴、佛手、桔、柿和桃五种供果的供器和一座供案组成。
2030年十三陵帝陵全开放
明永陵、明思陵目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不具备接待大批游客的能力。考虑到文物保护安全及参观服务质量,两座陵寝严格限制预约人数,参观者仅能通过预约讲解服务进园参观。试运营阶段,每日预约人数上限为20人,部分日期预约人数上限为10人。未来,景区管理方将根据陵寝修缮情况及预约量逐步实现常态化接待,通过官方平台更新后续开放信息。
今年7月举行的2024明文化论坛公布,明十三陵景区将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到2030年实现明十三陵帝陵全部开放。开放计划共分为三期,其中一期为2024年至2025年,开放思陵、永陵、景陵;二期为2026年至2028年,开放茂陵、泰陵、德陵和新行宫遗址;三期为2029年至2030年,开放献陵、裕陵、庆陵。
明十三陵全面开放后,将展示古建筑、墓葬、神道等文物本体,以及建筑遗址等文化遗产要素,全面呈现十三陵完整营建历程、明代皇家陵寝建筑特征和明代皇家陵寝建筑营造技艺等。
参观提示
明永陵和明思陵仅开放线上预约渠道,市民游客可通过“明十三陵景区”官方抖音号、“昌平文旅集团”官方微信小程序预约付费讲解。
永陵预约讲解费用每人299元,思陵预约讲解费用每人199元。1人即可成团,每团最多5人。上午场集合时间为10时,下午场集合时间为13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