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卉
明月高悬,大多数人的一天结束了。
苏堤边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西湖水上派出所,楼海锋还在工作室里做手工。
水上派出所民警,下班不回家,躲在办公室“做手工”?
此手工非彼手工,楼海锋打造的“长缨在手”“千里传音”“反诈答人”等服务市民游客的智能工具,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可是智慧公安的领军人才。
加班做手工,8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白天所里事多,人来人往,这会儿清净,可以搞发明。”
楼海锋仰起头,清瘦的脸庞,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
看得出,他经常熬夜。
战友们都下班了,房间里出声的只有那台同样勤勉的3D打印机。
房间里有一股松香味,桌上堆满了零部件。
“商家开一个模具就要大几万,还不一定满足要求。我自己做,快,还节约成本。”楼警官略带歉意地说,“有点乱,但我知道要找的东西在哪里。不是有一种说法,桌面杂乱的人效率高,创新能力更强。”
工作室有一整面专利证书墙。他先后有8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有关于社会治理的,加强治安管理的,还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
让战友少跳几次湖,接棒的“西湖捞哥”自创“水保”
“警察叔叔,我刚刚在自拍,手一滑,手机掉西湖里了,刚买的iphone15啊。你能不能帮我捞起来,里面好多照片视频……”
“警察哥哥,我女朋友的蓝牙耳机不小心掉了一只,还有救吗?”
这,几乎是驻守西湖边陈宗耀断桥警组天天都会接到的求助。
受访者供图。
每当此时,有经验的市民会指点慌乱的游客,赶紧找西湖捞哥,他们有打捞杆。
西湖水上派出所退休民警、“西湖捞哥”周翔军2003年调到水上派出所工作后,自创打捞杆,彼时西湖捞哥团队从湖里救起150多人,以及价值几十万元的手机、DV、相机、iPad、手提包等。
时代飞速前行,掉落湖中的物件也在变化。耳机、耳环、戒指这样的物件,圆圆的,很细巧,要从湖底夹起来,就像用筷子夹黄豆,很容易滑脱。
受访者供图。
接棒的楼海锋不断研发,最终改良的可视打捞杆(绰号“长缨在手”)最长可达5米,手持端有机械性握柄、滑轮、可视化小屏幕,屏幕上方有遮光挡板,遮挡折射光线,下水端有摄像头和大铁钳,摄像头看清湖底情况,铁钳可90度旋转。
他指给记者看,铁钳内侧两边锯齿状,有点像老虎钳,钳子两端扩张距离15厘米,厚如相机,薄如身份证,都可夹住。
2020年以来,“长缨在手”为市民游客捞起掉入西湖的手机、手表、身份证等物品,总计价值45万余元。
面对溺水警情,尤其是发生在夜晚或是天气不好、视野能见度低的时候,怎么救?
这一直是水上派出所的心事。
楼海锋把可视打捞杆和遥控救援船组成水域救捞智能工具(又称“水保”),“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民辅警少跳几次湖。”
“遥控船每秒航速5米,自带摄像头,能喊话,”楼海锋演示给记者看,他用遥控器操作,救援船能快速出击,第一时间赶到落水群众身边。
借助水溶起爆和二氧化碳气瓶,遥控船能自动充气变身救生圈。
让楼海锋自豪的是,在公安部“智慧公安我先行”评比中,“水保”智能化救助工具荣获一等奖。
“水保”推广以来,景区公安分局没有一名民辅警因遇水警情而发生意外,传统水域警务工作模式实现了变革重塑。
今年,楼海锋不断改进提升,更智能的多功能警用无人船横空出世。
这艘无人救生船时速20公里,载重55公斤,续航时间4小时,遥控距离4G信号覆盖区域,配有6个救生圈,会自动巡航(自主避障),能远程喊话,传回远程视频(全彩、夜视、热成像),会远程救援(救生圈抛投),还能视频识别船只、人或者其它物体,识别到特定物体后报警信息回传指挥中心,其水下探测成像最深可探到70米),高空还能照明。
无人机飞起来,能做反诈宣传,还能配合无人船救援
受访者供图。
身为水上派出所副所长,基层民警肩负的职责,楼海锋一样也不少。
景区山林绿植遍布,地形复杂森。
为解决火警信息不对称,起火点不能快速被发现的难题,楼海锋多次实地踏勘,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物联网硬件的景区林火智能报警系统”,能将起火点第一时间反馈到后方指挥中心、同时第一时间将失火点定位信息在各联防群群发,实现了“扑打林火很科学,生命安全最重要”的精准管理。
他所在的辖区独居老人多,子女大多在国外定居,楼海锋争取街道的支持安装24小时在线“西子安心钮”,通过按钮将所有独居老人与就近西子义警一一结对,无缝接收求助警情。
“西子安心钮”24小时在线,保障了独居老人的安全。受访者供图。
每到长假,他总是靠前指挥,用无人机进行空域巡逻,发现隐患于未然。
受访者供图。
楼海锋研制的第四代无人救生船能配合无人机协同作战。一旦有人员落水,如果无人船无法靠近落水人员,无人机可以先抵达。这需要实现无人机在无人船上安全稳定起降,眼下他在攻克机船协动的难点。
“研发过程中,失败是常事。门卫都看出来了,如果我们回来脚步是轻快的,那天的实验挺顺利,如果我边走边想心事,一定是遇到bug了。”
夕阳西下之时,你在西湖南岸遇见一个拉着手推车,载着“小白”的警官,向他敬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