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郭姗姗
11个月大的女宝经常拉肚子,亚总儿科团队从孩子尾椎附近外凸的一个包块,揪出了盆腔还有两个4厘米的包块,并内外连成一线,最终确诊为“骶尾部大型畸胎瘤”,并微创切除。术后的关键时期,“90后”儿科医生变身“临时奶爸”,连续7天守护,清洗粪便、消毒,再哄睡,一起带着宝宝闯过危险的感染关。目前,宝宝已康复出院。
畸胎瘤内外夹击
专家微创手术切除
今年初,乐乐(化名)出生,一家人欢喜不已。但令妈妈头疼的是,乐乐经常拉肚子,直到一个月前,妈妈在给乐乐擦洗时意外摸到尾椎附近有个包块,如鹌鹑蛋大小,当即抱着乐乐赶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就诊。
该院儿科医生邵罡判断,这很可能是畸胎瘤。随后的检查也证实了邵罡的推测。没想到的是,乐乐的肚子里还藏着两个畸胎瘤。
刘洋教授查房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胎儿、新生儿的常见肿瘤,显型的在臀部表面,隐型的会藏在盆腔内。”儿科主任刘洋教授介绍,乐乐的畸胎瘤是围绕脊柱最下端的尾椎生长,1/3在体外的臀部,2/3在体内的盆腔,属于难度最大的混合型。由于肿瘤巨大,肛门和尿道被肿瘤推移,压迫到周遭神经,双腿活动受影响。
入院后,亚总儿科组织儿童内外科、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等多学科会诊,最后决定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当天,团队在乐乐肚脐周围打了几个直径1“小孔”,进入后将肿瘤分成小块后做盆腔内切除;然后转至俯卧位,从臀部方向切除尾骨后方肿瘤。
“孩子不到1岁,腹腔空间小,既要完整分离肿瘤,又要保护好周围的重要脏器、血管、神经,难度很大。”刘洋教授表示。好在手术顺利,历时5个多小时结束。
90后医生化身“临时奶爸”
7天7夜守护宝宝闯关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关。但棘手的是,乐乐的创口既靠近肛门,又与盆腔相通,如何闯过术后便失禁这一关,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若大便污染了伤口,很容易导致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邵罡回忆,乐乐手术后回到病房,几乎持续有稀便外流,医护就必须不停地清理、消毒、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为了带着乐乐闯关,邵罡接过了重点监护的“担子”,他放弃休息,24小时守在医院,即使是大晚上,也每隔2个小时就去检查乐乐的伤口情况。如果护士发现了粪便,邵罡第一时间赶到病床边,清洗、消毒、换无菌纱布、贴防水皮膜,最后再哄乐乐入睡。
亚心总医院“90后”儿科医生邵罡
经过7天7夜的守护,乐乐的肛门功能恢复,伤口也逐渐愈合,这期间没有发生一次感染。邵罡说:“宝宝能好起来,再累也值了!”
目前,乐乐已经康复出院。
刘洋教授提醒,绝大多数畸胎瘤是良性肿瘤,无法预防。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不明包块,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