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素萍通讯员车鹏王斌玲马烨
近日,在江苏镇江举行的“洲克泳者之星”杯第23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上,浙江财经大学阳光组游泳队斩获8金1银2铜,一举夺得甲组团体冠军,并刷新了5项赛会纪录。
至此,这支队伍已连续三届在全国大学生游泳总决赛中获得甲组团体第一,累计赢得23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打破19项赛会纪录。
本届比赛堪称近年来参与学校最多、参赛选手最强、竞争难度最高的一届,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50所高校的147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参赛选手人数也较之前显著增加,汇聚了国内顶尖高校的游泳精英,其中不乏奥运冠军选手。
“一开始,听说对手实力如此强劲,说不紧张是假的。”在本次比赛中破获3项纪录的游泳队队员宋格逸笑着说道:“但想到我们平时训练得这么刻苦,准备得这么充分,我又充满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赢下比赛!”
长期坚持刻苦训练,是队员们在面对竞争对手冲击中守住冠军宝座的底气。无论是常规训练还是备战期间,每周常态化进行5—6次的高强度训练,平均每次训练距离达5000米。特别是在备赛期间,他们更是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选择留校专心训练。除此之外,教练组也采用“一人一策”的方式,为每位队员的薄弱处制定各类专项训练。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队员们的刻苦训练,更离不开学校一直以来对游泳教学建设的重视。”浙财大阳光组游泳队教练老师施浩然表示。
据了解,浙江财经大学一直致力于游泳教学,以“人人会游泳”为目标,努力实现“不会游泳的学生会游泳,会游泳的学生擅长多种泳姿”。
“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普及游泳,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八年!在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游泳教学普及方面,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独一无二。”学校体育部主任徐家伟自豪地介绍道。全民普及是浙财大游泳教学的重点。为此,游泳课程被列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并纳入毕业考核要求之中。除去有身体原因而无法游泳的学生以外,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游泳、会游泳。
“我一开始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求每个人都学会游泳,并且作为‘旱鸭子’,我根本不了解游泳。”22级财税学院学生阮佳倩表示,“但在课堂学习中,我逐渐转变了想法,开始享受游泳的乐趣。现在的我,不仅会蛙泳,还学会了自由泳和仰泳!”这一变化并非个例。据统计,浙江财经大学新生入学时的游泳会水率大约仅为25%,而毕业时,这一比率飙升至98%。
在游泳场地建设和维护上,学校也是费尽心思,力求为师生及社区提供一流的设施和服务。
学校游泳馆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包括一个水深2米、拥有8条标准比赛泳道的主池,其中4条泳道垫高至1.35米,以及一个1米深的浅水池,水质优良且24小时循环。“学校游泳馆采用的是2008年水立方的循环系统,1400吨水24小时不停循环。通过臭氧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消毒措施,常年保证优良的水质和舒适的水温。在池水供给、水质处理等方面都做到了全省顶尖水平。”徐家伟说道。
每个水池按梯次开展活动,深水池用于运动训练,中池适合日常教学,小池则面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服务。上课学生和游泳队队员可在规定时间内免费入馆,市民则可在课余时间凭借实惠的价格来到浙财大游泳馆进行锻炼,享受水质良好、设备齐全的场馆设施。
在游泳教学的师资力量上,学校也位于全省前列水平,包括多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浙江游泳队总教练左宇飞,原国家游泳队队员、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施浩然,以及国际级游泳裁判员严蓓等在内的多位“冠军教练”。
优秀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充分满足学校高水平游泳队伍建设需求,也能适应日常教学的多样化需要。“教练上课时,将专业性与实操性相结合,教学也很生动,课程很有趣,学起来也很快。”2024级新生郑思成说道。
不仅是服务学校师生,在服务社会方面,浙江财经大学也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体育部下设浙江财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该俱乐部不仅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游泳培训基地”和“浙江省《全国游泳锻炼等级标准》推广单位”等称号,还获得了特批可以直接参加省级游泳比赛的资格。自2010年起,俱乐部便开始开设游泳培训班,致力于向周边社区普及游泳技能,现已发展出包括游泳竞技班、长训班、精品班在内的多种培训模式,每年固定培训学员数量达到数百人。通过与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以及周边社区的合作,将游泳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地“走出去”同国内外学校展开交流学习,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发挥体育育人作用,推动游泳教学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数字智能、互联网赋能,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徐家伟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