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盛中国在“梅纽因访华音乐会”上与梅纽因共同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11月10日,我在“知味”版上读到林阳先生写的《老人寿司店》一文,文中提及东京的太田鮨寿司店里挂着一幅盛中国先生赠、我画的鲇鱼——时光荏苒,那都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三十五年来,我从未向他人提起这段往事,连我自己也忘得一干二净。读罢此文,又不禁想起与盛中国先生交往的许多细节。
三十五年前的夏天,我到和平里的盛中国先生家做客。闲谈中,盛先生请我画幅画,而且点名要鱼,因为准备送给东京的一家寿司店。我连忙摆手:“让我刻印的话,没问题,但画画儿,真的勉为其难了。”他笑了:“你接触过那么多画家,应该不成问题吧?”我硬着头皮说:“刻印和画画儿还是两码事,我试试吧。”回到家,我用淡墨画了一条鲇鱼,题为“年年有余”,盛先生看完连连称赞。后来,他把这幅画送给太田鮨寿司店的主人,主人很喜欢,说等我到东京时一定过去看看,再品尝一下正宗的日本寿司。盛先生的夫人濑田裕子还从东京寄给我一张和家人到访太田鮨寿司店时,与那幅画的合影……
盛先生不仅是“中国小提琴第一把”,还是美食家,这绝非徒有虚名,他对烹饪进行过深入研究,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苏联留学时就享有“一级厨师”之美誉。他认为烹饪就像艺术创作,充满乐趣,讲究的是色、香、味、形俱佳。
到底有多讲究?在盛先生家,我曾见他将玉米面与糖、奶油充分调和,放到锅里蒸,蒸熟后摆在一个漂亮的盘子里,用刀雕出艺术造型,再配上绿叶和樱桃,最后倒酸奶……黄、绿、红、白各色相间,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盛先生对我说:“我们家的饭,可以说是全楼最好的。”在日本居住时,盛先生做中餐,濑田裕子做西餐,濑田裕子的母亲做日餐,真称得上“东西荟萃”。盛先生的口味偏清淡,烹饪追求滑、脆、酥、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他不喜欢放酱油,因为酱油会破坏菜肴的本色。许是受艺术要不断出新的影响,他在烹饪时经常别出心裁,比如用山楂片代替醋来调味,再如日本有一种鱼是烤着吃的,他将其改刀切成鳝鱼段大小,旺火爆炒,味道相当好。
除了爱美食,盛先生也爱布置居室,东方的深沉与西洋的华丽,在他家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每次去做客,我都发现居室的布置有变动,或大或小。他喜好收藏中外艺术品,我在他家见过一个奥匈帝国时期的酒吧柜,有两米多高,虽然表面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保存相对完整,尤其是雕刻,极清晰、极精美。对艺术品收藏,盛先生有自己的见解:“我收藏艺术品完全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的。用它们来布置居室,并不是为了彰显财富,而是为了营造舒适、优雅的生活氛围。”
记得1995年7月去拜访盛先生时,我问他最近参加了什么活动,他向我讲述了前不久在北京大学的一场演出。校方邀请他时,离正式演出只剩一两天,他和夫人加班加点准备,而且完全按照音乐会的标准,有缠绵、凄美的《梁祝》,有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正式演出时,竟然来了三千多名大学生,连过道都站满了。那天十分闷热,礼堂内又没有空调,但演出过程中没有人扇扇子、没有人中途退场,气氛非常热烈,演出结束后,还有许多大学生跑过来要签名。盛先生说:“去大学演出,为的是普及高雅艺术。我去过很多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令我动容。尽管当时汗流浃背,但心情愉悦,对我所献身事业的最高奖赏,就是听众理解并热爱你的艺术。”盛先生认为,古典音乐有永恒的魅力,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国人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所以古典音乐的普及与国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他说过一句名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根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真正的艺术家能够帮助人们拨动那根天使的琴弦。”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属性,越有文化的人,离动物就越远,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动物也需要感官刺激,但动物听不懂莫扎特、贝多芬。一个人应该持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会知晓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盛先生的夫人濑田裕子是日本的钢琴演奏家,每年秋季,她都会和盛先生在日本巡演,他们夫妻俩的演奏堪称“珠联璧合”“琴瑟和鸣”。那时日本就有“乐迷会”了,他们俩走到哪儿,“粉丝”便追到哪儿,“这些乐迷对我和夫人的喜欢、爱护,与我们交流的深度,是非常让我们感动的,许多乐迷都在内心植下了艺术的种子。其实我在国外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音乐为媒介,传递艺术的美好,展示中国的风采”。为了帮助日本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在音乐会结束前,通常会安排观众提问的环节,由濑田裕子担任翻译,盛先生耐心解答,日本NHK电视台及一些报刊多有报道,盛先生因此获得“文化大使”的称号。1999年,日本政府还向盛先生颁发“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以表彰他为日中文化交流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我曾问盛先生:“在这么多场演出中,哪场演出最让您和夫人难忘?”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日本演出完,一位女乐迷找了过来,说她的女儿前不久因病去世,女儿生前非常爱听盛先生和濑田裕子的演奏,作为母亲,她想完成女儿的遗愿,请求盛先生和夫人在她女儿的灵前举办一场简短的音乐会,盛先生没有犹豫,应下此事。事后,那位女乐迷郑重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尊“弹琴乐师”的牙雕送给盛先生和夫人,她说:“你们给我家带来的感动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我把这件最心爱的艺术品送给你们。”
我清楚地记得盛先生对我说过这么一段话:“人活着,要让人需要你、尊重你;人死了,要让人记住你。你乐于分享,人家自然会需要你;你严于律己,人家自然会尊重你;你甘于奉献,人家自然会记住你。人这一生很短暂,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就看自己是不是敢于追求。”
在动荡与战乱中降生,盛先生的父母期盼中国强盛起来,不再受人欺凌,遂为儿子取名“盛中国”;就是这个带有“强盛中国”之意的名字,成为盛先生毕生的使命。2018年9月7日,盛先生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盛先生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土地和他挚爱的小提琴,让人感到痛惜与不舍。在他去世前不久,我打过一个电话,他说身体尚可,我还计划返京后登门看望,没想到竟在返京途中听闻噩耗……再次见到盛先生,已在八宝山的告别厅,现场播放的是他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我一直有种错觉,认为盛先生从未离开,那美妙的琴声,仍在天地间经久不息地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