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谣言榜丨牛奶保质期长,是添加了防腐剂吗?

新京报 2024-12-07 21:17:06

11月秋冬之际,一些食品谣言卷土重来,如“牛奶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防腐剂”“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等,一起看看11月食品谣言有哪些?

1、牛奶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防腐剂?并没有

牛奶。图/ICphoto

谣言:网络传出,牛奶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防腐剂。

真相:“科普中国”平台有文章对此辟谣,按国标生产的纯牛奶不允许加防腐剂,保质期的长短由其杀菌方式和包装方式决定。牛奶生产常见的杀菌方式有巴氏杀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技术(UHT)。巴氏杀菌法处理的牛奶保质期较短,需冷藏保存,而超高温灭菌技术则能杀灭大部分细菌,使得牛奶在常温下也能保存较长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此外,多层复合包装材料,如含铝箔层的包装,能更好地隔绝细菌和空气,进一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在购买牛奶时,可以放心选择正规合格的产品,无需担心防腐剂问题。

2、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可能性微乎其微

谣言:最新研究称,“馒头冷冻超过2天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真相: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11月流言榜”指出,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冷冻馒头可能存在的风险。黄曲霉毒素需要在湿度80%-90%、温度25℃-30℃的条件下产生,但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这种情况下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在冷冻条件下,微生物生命活动会放缓甚至停止,基本上不会再继续产生毒素,只要馒头放入冰箱前未受到污染,并且冰箱内也是干净的,那么滋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放心食用。

3、鸡蛋长了斑点就不能吃了?并无关联

谣言:网络流传鸡蛋长了斑点就被污染不能吃了。

真相:“科普中国”平台有文章指出,鸡蛋壳的斑点和鸡蛋安全性、营养关系不大。其斑点形成可能是母鸡的饮食、健康状况或遗传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在储存和运输中因为摩擦或碰撞导致的,还有可能是由于储存环境不卫生引起的。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只要鸡蛋新鲜,且斑点不伴随裂缝,打开后蛋黄蛋清正常、无异味,鸡蛋就是可以食用的。

4、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不会

谣言: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缺钙、体质变酸、免疫力降低。

真相:上述“11月流言榜”称,纯净水是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处理的,里面几乎没有矿物质、微生物之类的杂质,但长期喝纯净水也不会缺矿物质,更不会得软骨病。人体的矿物质主要靠食物补给,蔬果、肉类、谷物里的钙、镁等元素非常丰富,一杯牛奶的钙就远超好多纯净水。所以,只要平常饮食均衡,就算一直喝纯净水也不会缺营养。此外,喝纯净水不会使体液变酸,因为人体有一套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呼吸、泌尿和体液缓冲物质会搞定一切。喝纯净水也不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免疫力取决于遗传、生活方式、运动和疫苗等。而纯净水去除了有害物质,反而还减少了饮水致病的风险。不管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放心饮用。

5、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恰恰相反

谣言:秋冬季节,不少网友称,家中长辈又开始传出“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

真相:“科普中国”平台有文章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为食物和饮料在热的时候食用或饮用对身体有益,然而过热的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伤害。首先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特别是超过65度的热食)可能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因为高温可以损伤食管的黏膜,长期反复的热损伤可能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其次,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对食道和胃黏膜产生刺激,导致灼热感,长期喝过热的水可能会烫伤食道和胃肠道黏膜,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风险。

此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食用热饮或热食时可能会加剧症状,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反流,加重食管炎症。如果存在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或慢性胃炎等病理情况,热饮或热食可能加剧症状,可能刺激已经受损的胃黏膜,也有可能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因此,建议等待食物冷却到适宜的温度后再食用。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9

用户10xxx79

2
2024-12-07 22:12

不加防腐剂长期喝为什么会损伤肝功能造成消化异常?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