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人民网 2024-12-08 08:19:26

本报记者徐靖邹翔

“我希望自己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发论文,而是能够解决产业问题。”见到安徽合肥乘翎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程林的时候,他正带领团队进行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的测试工作。

公司从事的是高端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所在的科大硅谷已经成为安徽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目前我们有几款产品处在测试阶段,具备量产条件。”程林说。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程林正是得益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才一步步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此前,程林的研究工作与产业联系紧密,他也早有创业的念头,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属于学校,学校要‘作价’入股,对知识产权和转化公司进行谨慎评估,审核流程比较繁琐,可能要等一到两年。”程林说,“不少前沿成果会在这个周期里失去产业化的契机。”

2022年,程林筹备成立公司,出乎意料的是,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流程缩短是深化改革的结果。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中科大成为试点之一。方案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学校可以把职务科技成果的部分知识产权赋予科研人员个人或团队,我们就能直接组织团队、成立公司进行转化。此外,学校不必一开始就入股,决策风险也可控。”程林说。

改革成效显著,大量科研成果加快完成了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2023年底,安徽在106家单位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044项,成果估值5.44亿余元,成立或入股企业85家,企业市值116.4亿元。

从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到经营一家公司,转变没那么容易。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优化服务。

2022年,安徽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在合肥划出一片“试验田”,大刀阔斧进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精准滴灌”,科大硅谷为人才团队或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企业落户、团队搭建、企业管理、股权融资等方面,科大硅谷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这个‘门外汉’。”程林说。

“我们竭尽所能给创新创业者一种归属感。”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表示,“专人辅导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个科研团队,辅助他们探索成果转化、成立企业。”

“结合安徽本地的产业链,科大硅谷为我们拓展了不少应用场景和客户。目前,我们在光伏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逐渐打开局面。”程林说。

截至2024年9月底,科大硅谷片区新入驻科技型企业1725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6000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6万名,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12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只,总规模超2400亿元。

除了辅助初创团队把技术导入已有的产业链,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还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包括融资、找订单、找合伙人、找技术市场等。

今年初,程林收到了科大硅谷引导基金的300万元投资。通过科大硅谷,还有多家金融机构寻求合作。“作为一家芯片企业,产品研发有一定周期,刚开始很难具备造血功能,金融扶持对我们来说无疑就是‘雪中送炭’。”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投资经理赵柱说:“科大硅谷引导基金注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实现资金放大、资源增长,在汇聚创新资源、支持项目落地发展、引育留用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徽已组建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累计设立子基金33只。优化科技贷款,建立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8家、特色机构64家。同时,优化融资担保,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担保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贴心的帮助和服务,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程林说。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8日02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