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山峦叠翠之间,竹林绵延如海。近年来,大关县将竹产业定位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竹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从竹苗的培育、竹林的管护,到竹子的高效采伐与精深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竹材加工厂。
在竹产业的带动下,大关县的创业就业局面焕然一新,一些怀揣创业梦想、具有奋斗精神的年轻人纷纷将眼光投向乡村,踏上返乡创业之路。向元媛便是其中一位,在昆明奋斗15年,积累了8年电商工作经验的她,面对电商业务逐渐萎缩的态势,一度陷入迷茫。然而,父亲的一句话,让她看到了家乡竹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于是她毅然返乡,和父亲一起种竹。
回到大关,向元媛首先做的就是了解当地竹资源状况,跟父亲学习竹子栽种及管护相关知识,同时将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实际管理中,通过短视频平台,大力宣传大关筇竹。
向元媛说:“作为一名返乡青年,返乡的意义就是运用我们在外所见所学和接触到的新工具结合家乡的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优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
筇竹竿。
从2019年到2022年,向元媛和父亲先后在大关县木杆镇、靖安镇等地种植筇竹和方竹共计14000亩,并成立了昭通市某林业有限公司。公司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抱团的发展模式,老百姓用土地参与入股与公司进行合作,收益后按占比进行分红。在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及团队的指导下,通过科技种植筇竹的方法,今年木杆镇甘顶村的3000亩筇竹基地已初见成效。
从竹苗的培育到竹子的栽种和管护,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许多村民通过在向元媛家的竹基地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冬季正是竹林管护的好时节,在靖安镇的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在忙碌地补种方竹、黄柏和管护竹林。他们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在山坡上种下一株株竹苗,清理竹林里的杂草,为竹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靖安镇五星村村民杨隆开夫妻俩从今年一月份起就在竹基地务工,从育苗、栽种到除草、施肥,现在收入已有5万块钱左右。
据向元媛介绍:“从今年1月份起,我们就开始用工了,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七八十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工资已经接近130万。”
筇竹家具。
竹材加工环节,更是为就业拓展了巨大空间。众多加工厂的建立,吸纳了大量周边村民就业,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后,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走进大关县某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一根根竹子在这里经过分级、防霉、防蛀、调直、塑形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高品质的竹材,进而被加工成款式新颖、环保耐用的竹家具,畅销省内外市场。随着公司订单的不断增多,对用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公司总经理胡金华介绍:“公司现有职工70多人,全都来自于大关本地。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正式工的工资水平在4000—8000元左右,有时候会根据订单情况就近寻找一些临聘人员,临聘人员的薪资模式是日结。”
今年22岁的杨顺毅是从天星镇搬迁到靖安安置区滨江社区的大学生,毕业后便来到公司上班。在数控车间里,她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制图,切割机器则按照她的设计将木板切割成所需的形状,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她心里很满意。“这个岗位和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比较对口,然后做起来的话,上手比较快,学起来也比较快。”
在大关,像向元媛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并非个例,众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在竹产业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据统计,目前大关县已发展笋材加工企业20家,涉竹集体经济组织23个,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其中,笋材加工企业直接带动1500余人就业,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群众增收致富。(朱睿、彭明星文/图)